“中国大妈”历来都是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做社区O2O,得大妈者得天下。
2013年,“中国大妈”在黄金市场充分展示了令世界震惊的消费力量,三百吨黄金哇,一千亿元人民币啊,瞬间就被大妈大婶为主流的中国主妇们“一扫而空”。这般霸气冲天的购买力,难怪美国《华尔街日报》也得乖乖地专创一个英文专属名词“dama”来向她们致敬。其实,“中国大妈”历来都是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且不说他们年轻时“能顶半边天”的战天斗地的工作精神,便是现如今,她们虽已退或半退出工作岗位,但在家庭建设中,她们基本终身担任财政大臣的权力却从不言放弃,一直牢牢控制着“钱袋子”的精明劲儿,就足以使商家们充分重视起来。讨好她们,用好她们,大半世界就是你们的了。
时髦的电商们爱谈“女性经济”,喜欢紧盯着年轻的白领女性,变着法刺激她们消费。可在芝麻哥来,这样做眼窝子太浅。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要谈“女性经济”其实就是谈“大妈经济”。你别不服,哥用数据说话。
据阿里官方表示,截止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客户数达到4303万人,规模为1853亿元。众所周知,余额宝绝大部分客户是年轻人,我们假定一半是青年女性自有的财富,其他一半也是年轻小夫妻,或单身男为娶媳妇用来储蓄投资,而归根结底也是由年轻女性或必将被年轻女性控制的,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区区不到2000亿的规模。而可对比的另一组数据,是截止2012年年底,中国居民个人储蓄余额高达41万亿元,可猜想的是,这个庞大的家庭储蓄资金池里,相当大的比例是由“大妈”所有或控制的。
如果你还怀疑,就再仔细想想那些社会新闻,为什么骗子最爱骗的人是大妈呢?而且一骗就是几十万呢?再客观地回想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家庭财政状况,是不是更多情况下是娘说得清,而且也是她说了算呢?总而言之,在中国,“大妈”的财务实力和消费潜力远不是叽叽喳喳、挑挑拣拣,爱自诩为“屌丝”的年轻人可想象的。就消费力而言,这还是一个有待于深度挖掘的市场富矿。
正如我们所知,不是每一代中老年妇女都可以称作“中国大妈”。这个专有名词特指的是五六十年代出生,年龄大概五六十岁左右的妇女群体。这代人年轻时上过山,下过乡,穷日子过怕过,但因为当时还小,tooyoungtoosimple,文革期间多是打酱油角色,所以中的毒还不算不多,唯一有时代印记的就是集体荣誉感强,组织性强,好强爱面子。她们最好的生命年华又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市场大潮中度过,努力过,折腾过,当然也收获过,所以都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讲得再直白些,八零、九零后那么娇气,爱啃老,还不都是托你们爸妈的福?当然,爸也是听妈的,所以社会的繁荣,年轻人的福气,归根结底还是由一个个八零、九零后的娘汇聚而成的“中国大妈”的功劳。所以也不要嘲笑“大妈”,因为这里头可能就有你的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