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才开始没几天,美妆市场却已是波涛汹涌。继2013年12月31日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之后,2014年1月7日,欧莱雅官方宣布旗下品牌卡尼尔也将退出中国市场。
除了其自身推广力度小、定位不清或缺少亮点等等,本土品牌的崛起也是外资品牌受挫的一个原因。日化营销专家谷俊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日化企业退出品牌或领域都有先例,“退出只是在消费市场下滑时期采取的一种资源优化措施。”
现在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年从我们身边消失或者曾经消失过的外资品牌。
2006年--SKII (一度退出中国市场)
当年的SKII因为成分问题在中国市场官司缠身,2006年9月,SKII决定暂停其在中国的产品销售,并暂时停止SK-II专柜的运作。不过“SK-II相信其产品是安全的,但是仍然做出此项决定,直至确认我们符合中国在售化妆品中所含微量铬和钕的相关规定。”多年之后,这个品牌又重新回到我们身边,并且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2006年--蜜丝佛陀 (一度退出中国市场)
在2006年上半年“蜜丝佛陀”的所有专柜都撤下了,产品也被销毁。“蜜丝佛陀”不仅退出中国内地,而且也已经退出经营了十多年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这一切源于品牌销售在中国销售不力导致。然后在3年后,在2009年,蜜丝佛陀高调回归中国市场,并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重新确立了在华市场份额。
2012年--曼秀雷敦洗发水
2008年6月,曼秀雷敦旗下新品潇洒洗发水登陆中国市场。该洗发水主打去屑,按适合“所有发质”、“干性/受损发质”和“女士发质”细分为3个单品。然而在2012年,由于洗发水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去屑产品市场基本已经被海飞丝和清扬瓜分,曼秀雷敦的潇洒洗发水无法继续在中国市场潇洒下去,宣布退出。
2013年--艾天然
艾天然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是将母公司“日本安特尼亚(ATTENIR)”在日本制造并销售的“安特尼亚化妆品”进口到中国进行销售。2013年6月7日化妆品品牌艾天然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其在官方邮件中表示“由于日本安特尼亚计划对旗下产品线进行大型调整,以致无法稳定供应其在华销售的商品库存”。故此,艾天然化妆品不得不决定结束在中国的所有市场推广和销售活动。
2013年--露华浓
2013年12月31日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Revlon)宣布,作为一项旨在每年节约成本1100万美元的重组计划的一部分,将关闭其中国业务。中国市场目前仅占露华浓年度营收的大约2%。该公司2012年净营收14.3亿美元。该公司还表示,计划裁员1100人,主要是在中国,其中包括通过一个第三方机构雇用的940名美容顾问。露华浓表示,预计此举将使其2014年节约成本大约800万美元。
2014年--卡尼尔
1月7日消息,著名的化妆品集团、法国欧莱雅将砍掉旗下的卡尼尔品牌,停止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集中发力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这两个大众品牌,原因主要是销售萎靡。在给代理商的邮件中,欧莱雅集团将卡尼尔称之为“非主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