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若看来,目前很多企业做O2O都只是拿新名词做噱头,实际在线上、线下运作中根本看不到什么互动的行动,所以还谈不上O2O。
“企业做O2O之前,必须考虑这几个问题:通过O2O能够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企业的销售结构、盈利结构、费用结构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没有这些考虑,仅仅停留在谈概念的阶段,没什么意义。”黄若指出。
以费用结构为例,绝大多数传统零售商的最大成本在于场地租金。为了找到足够的客流,零售商总是要花大价钱购买商圈优势地段。但O2O模式极有可能破坏这种商圈价值论:当企业在线上笼络了足够的用户,然后再通过网络将用户导到线下店,那么地理位置、店铺容量等都已经不再是开店的关键要素。
O2O落地需线上、线下三种互动
不可否认O2O是今年电商最热词之一,但究竟要“怎么个热法”,应该如何落地,黄若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
一是用户资源的互动。大多数企业在线上、线下的用户并不重叠,O2O要做的就是让这两部分的用户互通。
二是商品资源的互动。通常情况下,线下店受物理空间限制,商品展示数量非常有限。而线上渠道的商品展示量更大,可以利用长尾效应抓住更多用户。
三是购买环节的互动。用户在线上选品、线下看实样、体验,共同组成一次完整的购买流程。
微信吸引力大过天猫
对于O2O未来的机会,商户都面临O2O实现平台的选择问题。淘宝天猫、微信成为两个重要的选项。曾经一手创办了天猫的黄若毫不讳言,未来微信对于商户的吸引力或将大过天猫。在黄若看来,天猫和微信都是交易平台,都旨在提供购物保障,获得顾客信任。但相比之下,微信的平台角色更加隐性,能创造商家与用户的直接沟通环境,让商家真正培养起自己的忠实用户。
不过,黄若认为,微信仍然有其弱势——虽然产品开发能力很强,但在商业化、运营方面的能力并不强,这也导致其商品化进程比较缓慢。
电商第一个时代宣告结束
回顾过去的电商十年,黄若认为刚好是电商的第一个时代。超快速的销售增长、超快速的用户增长、互联网人扮演主角是这一时代的三大特征。接下来,这三个特点都将被改变。
首先,超快速销售增长的时代结束。淘宝2010年以前的年增长率都在90%以上,从2011年开始增速放缓到60%左右。
其次,用户超快速增加的时代结束。黄若认为,未来网络零售用户也会增加,但速度会放缓。因为网购人群在网民中的比重已经很高,从百分之十几涨到了百分之五六十。
再者,互联网人占主导的时代结束。“传统企业不会是永远睡不醒的狮子。我们可以从美国的网络零售看到一些迹象,在美国网络零售TOP10中,除了亚马逊、ebay其它全部是传统企业;而中国几乎正好相反,十大电商除了苏宁全部是互联网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