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营店未来出路在何方?早前在谈与屈臣氏竞争,与同行竞争,但如今专营店竞争对象是其他行业,如手机店、服装店、饮品店。“化妆品店未来应该是努力发展成为主流项目,如同肯德基、麦当劳一样普遍分布,这个专营店渠道才成功”。
本土化妆品店,话说“黄金十年”已经过去。2013年年末,记者了解到终端零售最大呼声的是:销售淡季、压力上升、电商冲击、渠道边缘等问题。整个渠道,貌似出现了并不乐观的“怨声”,诸如:竞争激烈、成本上升、增长减速、利润趋微。所有的问题归结起来,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
日化营销专家吴志刚介绍:“E时代本土化妆品的危机,行业问题、竞争压力、成本都不是关键,目前化妆品店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顾客流失。”
本土化妆品商品结构存在了诸多“罪名”,造成化妆品店无形与有形的顾客流失。记者在跑终端零售市场时,感受最深的是商品同质,缺乏店铺定位、没有目标商品。在本土化妆品店,我们都能看到几大常规性品牌,比如妮维雅、OLAY、欧莱雅、泊美,以至于业内终端店老板称其为流通品。
日化营销专家吴志刚说:“日化店告别黄金十年进入剩者为王的年代,新一代的代理商与化妆品店必须关注用户需求、店铺人流、自然动销、顾客体验、商品坪效。对未来化妆品店与代理商而言,比商品利润更重要的是指标将是用户购买频率以及商品周转率。”从2013开始,整个化妆品店将进入3年的盘整期。接下来的时间点,每个化妆品店都应该思考有哪些原因造成“顾客流失”,如何应对和调整顾客流失问题。
化妆品店顾客流失有“五宗罪”?
一宗罪是产品不全,没有消费者想要的商品;二宗罪是价格虚高,信息壁垒打破,消费者行为改变,电商渠道崛起;三宗罪是商品品质,缺乏店铺定位,没有目标商品;四宗罪是便利缺乏,只关注利润率,高返店率商品缺乏;五宗罪是不再新鲜,店内风格、结构、装修等不新潮、不时尚、不国际、不时令。
其中,店铺顾客流失的本质原因是商品结构与品牌结构高度同质化。终端店老板常说,他在某某县上开了8、9家化妆品店,造成垄断或者造势,但是县上的顾客量稳定,8家店同样会带来顾客分流,一位忠实的顾客不去第一店就是第二店消费,实际上新增的顾客并不多。另外,每家店卖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你卖欧莱雅,我也卖欧莱雅,你卖资生堂,我家也卖资生堂,家家卖一样货的时候,一个镇里,一个县里,就10万人,当然就全部分流掉了。
价格虚高,同样会来带顾客分流。消费者看中店内的产品,第一件事会问价格,紧接着会上百度或贴吧了解这一款产品的品质,最后上淘宝了解该产品的普遍价格。如果实体店内的该产品的价格同网上的价格相差不大,消费者会考虑到网店的物流、无体验等弊端,最后在实体店消费,如果该产品的价格与网店的价格相差很大,消费者会选择网店购买。
信息无壁垒的时代,电商冲击实体店,双十一一天带来360亿营业额。传统实体店竞争失败,究其根本是传统零售店丧失优势在于价格虚高与购物的方便性缺乏。价格虚高,导致很多顾客流失流向电商;购物的方便性缺乏,又让顾客流失向商超与便利店。
面对化妆品店的“五宗罪”,有哪些应对措施?有人建议,进行“爆品引流”,进行“品类管理”。本土化妆品店必须要以品类综合性的管理来运作店铺,选择好品类、好品牌,以消费者为导向获得有效的消费者返店率解决客流与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