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95%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但95%的子女却不愿意。随着民企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民企接班人”的问题已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也是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子承父业一直是家族企业的主流模式,国内家族企业也是如此,只不过国外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比较成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的继承人不一定插手企业的经营业务。但凡做到一定规模的日化经销商老板,通常现在都上了点年纪,大部分人介乎40-60岁这个阶段,可以说正是当打之年,但也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自己的生意传承下去。
当前的经销商老板面临的挑战还是不小的。说其当打之年,是现在普遍来说,就是60岁经营一个企业也不算老,因为常年在外跑业务,喜欢结交朋友以及良好的销售心态,使得大部分经销商老板看起来并不显老;另外一方面,说其面临薪火相传的问题,是因为生意做了十几年,渐渐地也遇到了瓶颈,新的竞争、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互联网社交方式,慢慢地也使他们感觉力不从心,做得大的慢慢向厂家转型,做得好的有自己品牌甚至被外资收购,这方面美即面膜算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但是美即这种路径并不是所有经销商可以效仿的,因为不是每个经销商都有自建品牌的能力和条件。
既然如此,那么就势必面临“我老了,生意交给谁”的问题。
老一代经销商大多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奋斗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而作为“富二代”、“商二代”通常没有“艰苦”的感觉,很多也没有经历挫折和巨大的打击,很多甚至去海外留学归来,生活环境和父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看问题的角度很不一样,处事作风也有很大的不同。
有时竞争是需要合作把蛋糕做大,有时竞争就是为了把别人挤出去,关键看你经营什么产品,市场现状如何,自己的实力怎样。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老员工的离开谁也阻止不了,也许他是看不惯新老板的作风,也许他另有高就,但不管如何,离职沟通是必须的,定期检讨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保持企业有足够的人才竞争力。
别说是两代人之间的心态差异,就算是同龄人也有差异,因为我们的成长经历和环境影响了很多。所以,在心态方面没有必要思考为什么对方不跟我想到一处,而要想对方为什么这样想?他的方法以前好使,但现在能用吗?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分析优缺点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三:
1、接班人计划要提前制定
很多经销商老板在小时候就灌输给孩子要接班的信息,有的则到大学毕业才告诉要接手这个摊子,这种差异是很大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通常会形成自己的兴趣,特别是很多大学生学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如电子商务之后,会发现家族这个生意很土很落后。所以,能力和天分有些在早期已经可以显现,越早地传递这样的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兴趣,发现能力上的长短,并有针对性地去培训培养。
2、接班人的标准要清晰
大企业有很多候选人可以观察,但很多老板并没有太多的孩子可选择,所以列出标准是为了明确什么样的人,可以具备带领这个企业继续往前走的能力,明确了这样素质以后,就等于给孩子一个发展的蓝图,也是让他知道父母心中的希望,父母也知道怎样去评估自己的孩子是否合适接班,这样就算他最终兴趣不在家族生意,也许对其自己的事业发展也有好处。
3、换位思考,互相理解
就像接力赛跑一样,如果传棒方不考虑对方起跑的速度、手伸出来的角度,那么很容易就会掉链子,如果接棒方突然加速,或者手老是摇晃,那么传棒方会非常难受。要无缝交接,就必须充分地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从深层次地去沟通为什么对方会这样想、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