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化资深人士认为,现在药妆已不是主流,药妆概念也日渐式微,但国内药企对药妆的热衷却丝毫不减:广药集团进军化妆品行业全新推出“广药佰花方”,国药老字号马应龙欲加大“马应龙八宝”和“瞳话”两大药妆品牌在电商的覆盖力度,云南本土药妆品牌薇诺娜深耕国内院线市场厚积薄发,更有华中科技大学医学博士曾建华自组公司,自主研发“具有还原酶活性的药用基因重组蛋白还原肽”欲杀入药妆市场……国内药企对药妆热衷不减,但药妆市场却一直深陷“囧”境。国内相关监管部门对“药妆”没有明确概念,药妆市场基本有外资品牌把控、本土品牌未成气候,药妆渠道不专业、不成熟,体制局限等等。
2013年9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修订研讨暨启动会。业界人士认为,化妆品立法或为药妆正名,对药企做药妆迎来政策利好。但在“正名”之前,“药妆”在中国身份尴尬,有知名化妆品顾问表示,药与妆概念不同,硬扯在一起,纯属炒作,资深营销专家冯建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透露,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国际品牌薇姿,虽然在国内走药店路线,但也没有说过是药妆。
药妆是药还是妆?很难说得明白,目前业界认可的概念是指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妆品。因为国内相关监管部门没有明确的“药妆”概念,导致市场上药妆以三种身份曲线进入药妆市场,以药批号、特殊化妆用品许可证和普通化妆品生产销售。
冯建军向有关媒体表示,本土企业切入药妆市场,缺乏成功的案例,而作为企业自身来说,对药妆的投入力度不足,缺乏坚持。目前本土与外资药妆品牌差距仍然较大,10年前,薇姿在北京药店单柜单品的销售额就能达到30万元/月,本土品牌能做到6000元/月的都不多。《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日前在知我药妆网等几个网站也看到,网站上近乎清一色的外资品牌,雅漾、薇姿、贝德玛等品牌销售火爆,参团的网友甚至都在2000人以上,而本土药妆品牌几乎难觅踪迹。
很多国内药企因为消费群体定位不准确,加之国内药妆渠道不专业不成熟,多数发展缓慢甚至陨落。比如,同仁堂麦尔海相当部分药妆走的是代理商模式,后来又从药房变成大型连锁日化店,周化妆品专卖店渠道,目前的发展情况并不理想。药店渠道不专业,商超和化妆品专卖店渠道又不成熟,有些药店意欲把视线转向网上药店,认为网上药店是一条出路,但有专家表示,网上药店虽然不失为一种选择,但道路漫漫,因为概念不明,网上药店很难将药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来推广,而且,像知我药妆网、乐蜂网等化妆品网的药妆影响力很大,很受网友认可,走网上药店这条路举步维艰。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不少消费人群对药妆还存在一定错误的理解美国药妆品牌薇碧创始人苗本武表示,根据国际上的定义,药妆必须符合几个要求:药妆的生产厂家必须具有制药资格;药妆的成分必须为纯自然成分、不含有致敏源等添加剂;配方完全公然;并经过皮肤科医生的测试和试验。“药妆可以理解为按照制药标准生产的有机护肤品。”
目前的中国还缺乏这种商业模式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比如医药分开、以及化妆品进入医药零售的渠道。比如,临沂市政府就要求相关定点零售药店不卖化妆品等非药物产品。而那些在药店渠道发展不错的化妆品代理商也只好曲线救国,巧妙避“风头”。而在国外,在药店卖药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在日本等国,药妆店就像中国国内的便利店一样随处可见,不少中国游客去到日本旅游,总免不了到药妆店进行大肆“扫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