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电子商务对于传统零售产生了冲击,那么冲击大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渠道成本博弈,一个则是消费者的习惯转移。不过,正如我们一直所相信的,线上线下会不断融合。而在这种融合中,真正对于传统零售产生威胁的不是电商的直接冲突,而是传统零售自我对未来零售趋势把控的缺失。
未来零售业的五大趋势,从渠道和消费者体验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析。趋势一、二是技术,实际上是流通生产力推动的结果,趋势三、四是顺应消费者消费结构与偏好的变化,趋势五是零售行业的自觉与自律。
趋势一:“实与虚”
传统零售向全渠道零售转型的过程,是实体零售和网络零售各自呼应全渠道消费者的过程,也是两者各自弥补劣势的过程,最终将达到相互融合,传统零售业也将在此过程种得以重塑。
对于实体零售商而言,在全渠道零售实践中会面临一系列问题:
第一,是否一定要自建购物网站?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做“建网站是找死,不建网站是等死”,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传统零售企业在全渠道融合过程中的心态。
第二,如果建网站,网站的功能是什么?正如前述,网站首先是信息沟通的平台,而不是单纯的销售渠道。目前有些企业网站连商店营业时间这样的基本信息都没有,网站应该与微信、微博一样,先把信息沟通做好。
第三,网站上卖什么?如果把店内的SKU都搬上去,那与京东、苏宁、1号店有什么区别?
第四,线上线下如何定价?商品价格与供应商的供货体系、价格体系有关系,甚至决定了零售商是否能做线上业务。另外,还要考虑商品是否有差异化,有差异化才有竞争力。
趋势二:“小与大”
在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过程中,规模经济一直是一个主要的内在逻辑:大店铺形成大商圈、大商圈形成大规模、大规模形成低价格、低价格形成竞争力,大卖场、百货的“一站式购物”是这些业态的核心价值。但是,零售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可以通过“低成本”集聚小商圈的方式实现低价格,而小商圈的便利性与社区体验这些非价格竞争优势是大店铺所难以提供的。在零售技术的推动下,零售空间有小型化趋势—小是美好的。
目前,卖场空间趋于小型化已是全球零售业的趋势,便利店、社区店、标超将得到迅速发展。因此,中国的实体零售企业必须思考:我们的实体店还要不要做那么大?现有的大型零售空间如何调整?店铺小型化之后如何做商圈?
趋势三:“软与硬”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已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商品类消费越来越少,而服务类“软性”消费越来越多。很多时候,顾客光顾实体零售店并不一定是去买商品,更多的是去买服务,比如喝咖啡、做美容、朋友聚餐、陪小孩玩游戏等等。
这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是卖商品的给卖服务的带来了客源,现在则恰好相反,服务类消费给商品类消费带来了客源。因此,实体零售商需要对实物类商品和服务类商品的空间比例进行调整。这也是转型的重要方面。
趋势四:“长与短”
零售商的环境服务越好,消费者的心理越满足,消费者流通费用支出也就越低,消费者全价也可能更低。也就是说,在商品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消费者支付更低全价的零售商无疑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实体零售商打造美好的顾客体验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唯一一个实体零售商不能被电商超越的“长处”。
实体零售店的体验与电商的体验迥然不同,实体零售店的体验应更强调主题性,除了卖产品,更要卖故事。实体零售店应该越来越像“剧场”,管理者是导演,员工是演员,消费者是群众演员,甚至更“入戏”。
趋势五:“远与近”
行业发展越成熟,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越受重视。随着社会进步,消费者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将更为强烈,由此会驱使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必须关注利润之外的社会责任,关注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品质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