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即将被欧莱雅收购。
如果收购成功,对于中国日化行业而言,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只不过又多了几个百万富翁,仅此而已。
能够被欧莱雅这样的跨国对手看上并收购,从A面来说,说明本土品牌这几年确实做得不错,让跨国品牌不敢小觑;然而从B面来看,却又折射出本土品牌总难以成大器的无奈现实。
不妨先来假设一下:如果美即有足够的信心在未来5到10年保持快速增长,它会现在卖掉吗?
对未来不敢有乐观的预期,这是大多数本土日化品牌所共有的困惑。经过30多年的发展,日化行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格局变了,对手变了,渠道也变了……
格局变了。作为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早对外放开的行业之一,中国日化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迅速跨进世界三甲的行列。然而随着一线城市市场的渐趋饱和,像宝洁欧莱雅这样的跨国大企业开始谋求深耕细作,进入到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日化市场原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占据一线城市、国内品牌主导二三线市场各自相安无事的格局正在被打破,开拓二三线甚至四五线市场正成为国际品牌的重要任务。曾经偏安于低线市场的本土品牌,将不得不与国际品牌展开正面竞争,由此导致的品牌之争将日趋激烈。
渠道变了。从百货商超渠道到专营店渠道,再到今天的电子商务渠道,日化行业的渠道也在不断发生变革。而在渠道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谁能抓住新兴的营销渠道至为关键。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品牌在完成了对大中型城市商超、购物广场等核心渠道的占领后,开始瞄准了在国内日益崛起的专营店渠道和电子商务渠道。以前,国际品牌在一线城市,在百货商超;本土品牌在二三线城市,在专营店渠道,两者相安无事。而如今,国际品牌不断下沉二三线市场,不断切入专营店渠道后,和本土品牌形成对峙局面;而本土品牌也不甘心总是“小二”或是“小三”的命,开始往一线城市挤,再加上来势汹汹的电子商务渠道,一场新的渠道混战将不可避免。
消费者变了。以前只要有产品,消费者就买;后来只要有广告,产品也好卖;再后来就是有买有送,日子也还过得去;可如今呢,白送人家产品都不一定要了。以前女士的化妆品好卖,如今增长最快却是男士护理品;以前是一支单品打天下,如今是品类越分越细;以前只去专柜买,如今上网购买的也越来越多……当80后、90后新生消费群体成为新的消费主力,都在说明消费者不再是从前我们曾经熟悉的那群消费者了。
对手变了。宝洁前CEO雷富礼曾表示:“在很多产品类别中,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中国本土厂商。”看来人家国际品牌并不一味地托大,早已将本土品牌视为对手了,可本土品牌一直选择了回避。如今,随着阵地的转移,随着国际品牌的步步紧逼,无路可退的本土品牌将不得不与新的对手过招。以前是兄弟操戈,大刀对长矛;现在是土洋对决,大刀对步枪。竞争的对手变了,意味着我们的市场战略也必须有所调整,原来的那套刀法已不管用了,因为就算你是刀法娴熟的大刀王五,也敌不过会飞的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