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还是那个马云。
2013年5月10日,用一场杭州城里万人空巷且极具仪式感的晚会,他载歌载舞,然后,他告诉大家,他不再担任阿里巴巴的CEO了。
他48岁,仍然年富力强,但是,“没有健康、良好的年轻人接班制度”,公司不会走的长久,他要将阿里巴巴交给年轻人。
舆论一片惊呼,马云“退休”了。
5月28日,官方消息称,马云将出任“菜鸟”网络的董事长。
舆论又是一片惊呼,马云“复出”了。
“菜鸟”,马云怎么会当“菜鸟”。这个“菜鸟”可是由阿里巴巴牵头组建的所谓“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SN)”项目,这一项目集结了千亿投资,阿里巴巴、银泰、复星、富春等浙商巨贾领衔,还有中国目前非常活跃的快递物流公司,联合组建的一家新物流公司。
“菜鸟”,当然是个玩笑,当真你就输了。
马云是谁?这是一个只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就永远像“上了发条一样”,精力无穷,活力充沛的家伙,他怎么会轻易言退言休,用他自己的话说,“开什么玩笑”?
5月30日,在杭州,他“租用”的办公室里,他接受了专访,手里握着的是他不离不弃的“打狗棒”,来自金庸小说里的道具。
记者:舆论会觉得阿里巴巴现在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了,你觉得接下来它的“爆发点”会在哪里?
马云:我并没有觉得它是一个“帝国”。我很多年来,一直坚信:我们不能做“帝国”,我们要做的是“生态系统”。任何一个“帝国”都有倒台的时候,但“生态系统”基本上是可以生生不息的,如果我们不破坏这个“生态系统”的话。一个“生态系统”有春夏秋冬,就像非洲草原有旱季和雨季,只要是个生命,就有生长、成长、发展、繁育和重新恢复的过程。说到我们这个生态系统的“爆发点”,我觉得不如这样理解:重要的不是我们能从这个“生态系统”里赚多少钱,而是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面的企业能在这里挣多少钱,因为只有他们挣的越多,我们才有机会挣钱。
记者:你的“理想主义”是什么?
马云:那就是我们对未来的中国的变革,对整个社会的发展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我们要挣多少钱,从第一天到今天,我们没变过。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对自己挣多少钱的兴趣,远远不如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的兴趣来的大。这些理想主义的色彩我们没变过。我们的使命没变过。当然,我们也认为,一个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有理想,还要有现实的管理、运营,企业的管理,人才的培养,这些方面,我们没有犯过重大的错误。既要有理想,同时也要做到脚踏实地的企业应该要有的管理基本规律,我们没有犯过大的错误。至于产品,服务,硬体,今天这个情况,明天那个失败,都太多了。
记者:你觉得你在管理上没有大的失误,是这样吗?
马云:应该这样讲,我们在管理上没有出现重大的失误。而且总体来讲,在同级的互联网公司中,我们的管理应该算是全中国最好的,所以才会有今天。有的可能是产品比我们好一点,或者其他地方比我们好一点,但是从整个制度体系包括文化管理上面,我们可以讲我们是今天中国最好的一家之一。
记者:舆论也会认为说,腾讯、百度,还有你们阿里,有今天这样的强大,也是基于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中国的网民现在已经是4.6亿了,可是,终究你们还是要走出去,面对更大的市场,你觉得在这一点上,比较而言,阿里的竞争力会不会更强一点?
马云:我觉得,这十多年,大家看这个问题时,还是不够成熟。政府官员也讲,要全球化,好像不在国外没有个工厂,没有个办事处,很丢脸似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家大公司。全球化的企业,绝不是看你有多少海外的分支机构,有多少的海外客户,全球化主要是全球化的眼光、思考、战略和组织文化,有全球业务的企业未必是全球化的,全球化的企业未必有全球的业务。我相信,腾讯也好,百度也好,我们也好,我们都有很多海外的客户。中国有13亿人口,巨大无比的市场,你干嘛家门口的事情都还没做好,跑到外面去做,你跑到外面去,可能五个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中国大,你也还是服务消费者,何况服务消费者,没有服务所谓“颜色不一样”的消费者,在我看来,中国市场已经是个国际化的市场,十年后,群雄逐鹿的市场是在中国。我家门口这块地已经够肥了,干嘛跑人家地上跟人打,除非我的中国市场没了,我才会到外面去打。
我们没有把全球化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结果,但阿里无论是技术,管理,思想,运营,人才的体制,我们都走的是国际化。我们没有发现我们跟Amazon,跟eBay,跟Google,跟Facebook,有什么差异,我们也没发现他们有什么想法跟我们有什么距离,或者我们有什么想法跟他们有多少距离,我们基本上是在同一代上面的思考,竞争也一样。
记者:说说下您的“五级台阶”理论?
马云:小男孩不都喜欢跳台阶吗,从五级台阶跳下去了,以为很牛,以为从三层楼也可以跳下去,摔死了,这是professional训练,很多工作是需要训练的。全球化的运作,跨地区的系统作战,管理是靠时间的,文化更需要时间。一家公司要成为一家国家化的管理公司,就一定要有国际化的文化思考。十四年以来,阿里巴巴的问题很多,因为我们发展的太快,但是,发展的快,到了今天这个规模,这个影响力,绝不等于wedeserve,我们还有很多内部的东西没有弄好。管理我们做的,我自己觉得蛮自信的,在互联网公司里面不错的,但绝不等于我们没有问题,问题多了去了。但是,想想看,在兵荒马乱的互联网发展的十四年中,能够杀成这个样子,是各种各样的尝试努力,有的时候受伤,内伤外伤多了去了,也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