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电子商务方案提供商Shopatron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80%的用户会在网上了解商品信息,但仍有75%的人在实体店内购物。在使用Shopatron线上下单、店内取货服务的用户中,高达96%人表示非常满意。而且,店内取货的模式还带动了店内销售的增加。
如此说来,中国16万多家化妆专营店,在利用o2o模式创新方面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移动分析公司 Flurry 的数据表明,在2013年初,中国的移动智能设备数量是2.21亿部,几乎等同美国市场。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自然推动了移动互联网影响力的迅速增长,而这也O2O模式的迅速发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曾经,多数传统零售商由于战略上的轻视,一直把以烧投资人的钱作为商业模式的电商不那么当回事,造成了电商业务的普遍落后。从某些方面来讲,在与新兴电商的竞争中,苏宁、国美们的表现要比它们的国外同行好得多。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传统零售商庞大的线下资产成就了它们的辉煌,但在电商时代,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更像是负担。因此,一个明了又艰难的命题摆在面前,如何盘活线下资产,如何充分利用线下的资源,充分实现线上线下之间的互动与业务间的无缝配合,对成败至关重要。
比如沃尔玛,单在美国就拥有四千家门店。为追赶亚马逊的电商业务,沃尔玛今夏将利用实体店优势促进网络零售,在一批超市内设立取货柜,将在线预订的货品存放于取货柜中,通过网上下订单的消费者可到店内自行取货。
再如苏宁今年以来全力推广的云商模式,以及最近公布的线上线下同价计划,其宗旨仍是发挥线下门店网络的优势,以更好的体验来对抗甚至打击只有单一线上业务的电商。
一个出乎意料的数据:传统零售商的福音
沃尔玛、苏宁们的这种选择,就是主动把门店变身体验店,这种说法曾经极为忌讳。
然而,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用户对于线上下单店内提货的方式很是喜欢,这也许为传统零售商提供了一个稳中求变的选择。
据美国电子商务方案提供商Shopatron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80%的用户会在网上了解商品信息,但仍有75%的人在线下实体店内购物。在使用Shopatron线上下单、店内取货服务的用户中,高达96%人表示非常满意。
而且,店内取货的模式还能带来其他的好处。一是可以提升线上的转化率,在线上卖出更多的商品。而且,顾客在店内取货时,往往还能间接推动线下实体店内的销售。而其创造的收入,甚至可以覆盖这一服务带来的成本。而且,即使是那些不便于或者法律禁止完全在线销售的商品,也可能通过线上下单、店内取货的方式完成销售,既增加了线上品类,也带动了店内增长。
同样,对顾客的好处也非常明显,比如节省快递费用,退货更加方便,等等。
而提货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只买店内的已有商品,可当天提货,局限在于单店品类有限。另一种则是配送到店的形式,顾客可以购买任何仓库的商品,但必须等待较长时间。
问题:O2O也不是听起来那容易
也许在不少人看来,实体店弄个网站或者作一点线上推广,比如某个小吃店弄个微信公共账号作网络推广,就号称O2O模式创新了。事实上,在这些表象之外,要想真正达到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相互协调与配合,实现良性运转,企业还需具务这几方面的条件。
电商人士常亮曾表示,要想抓住O2O的本质要求,还需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基础框架。
第一,要具备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同时支持线上线下两套零售体系。比如实体店销售数据和网购订单数据与仓储数据同步,同一产品仓储10件,实体店销售5件,网上销售三件,那仓储系统就会自动减少库存变更为2件,实体店和网站数据也同步更新。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降低实体店仓储,保证网销及时性,缺货产品及时管理和补充,避免两套零售体系独立采购独立仓储的铺张浪费,降低营销人员和仓储人员的沟通成本,降低退换货成本,提升仓储产品周转率。
第二,独立的电商零售体系。因为O2O是需要线上线下结合来完成整个运营销售过程,也就是说,与纯电商相比,售前售中售后是由不同角色完成的,网络销售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是,网上承载着宣传,推广,营销,咨询,数据统计,支付等职责,销售完毕就需要把订单跟进客户需求分配到仓储和实体店,这需要一套独立而完整的体系。
第三,实体店零售系统。实体店的进销存系统与仓储和网上销售系统全部打通,除实体店零售外,因为实体店空间有限,产品如果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可以在店直接查询网上产品并下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实O2O的本质不是线下线上相连,而是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互相协调,不是单循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