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万,兴许放在今天并不算是一笔大投入。然而在十年前,这么大一笔打了水漂能不让人心痛?但他却笑着说:“当时还没摸透,不懂行,瞎折腾”;2003年刚入行的他,就雄心勃勃地开出700㎡与1100㎡的两家店,但却最终因规划不当而被迫放弃。
可如今,他的天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是青海省著名商标,坐拥商贸、百货、地产、传媒等业务;10年的发展,他的身份覆盖日化连锁、超市、工商业联合会、洗涤化妆品协会,再不是当初的门外汉。他就是青海天桥日化连锁有限公司、西宁市天佰惠连锁超市总经理郑庆伏。
说起2003年的500万“入门学费”,郑庆伏对《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轻描淡写。但他告诉记者,在当时房租和人工成本等费用支出居高不下、销售又跟不上的情况下,“想继续生存,第一个就是要把费用减轻”,怎么样才能把1100㎡压缩到120㎡的店里去,回想起当初,他说道:“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模式,最终2005年在西宁开了第一家开放式精品店。我现在基本每年都出去看,基本上全国都走了。”
“三明治”生存法则
地处西北的青海地区,郑庆伏透露,当地的消费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大概每单在80-130元之间。”但是,他又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这样一个情况,西宁的商超挺强势的,本土百货公司加外来的王府井、国芳百货、华润万家、北京华联等都有。并且,作为全国第一的个人护理连锁品牌,屈臣氏在当地也有六家。地区商超“占山为王”,外来品牌又“虎视眈眈”,夹在两者间的天桥日化连锁该如何生存?
郑庆伏告诉记者,正因为采取名品批发化、产品大众化的策略,“我们要走量,不抓要高消费的人群,我主抓中等大众化的群体,我的店定位就定在工薪阶级大众化消费人群路线。”而且,他指出,商超一般是每年多要调整,经过调整其品牌将日益趋高。尤其在特别好的商超内,“不要二线品牌,只有国内一线的品牌才能进入。”对于这些无法进入商超的品牌,用郑庆伏的话来说,“商超毕竟容纳品牌有限,二线品牌还是得活,那就只能在我们这类店里。”随后,他给了记者第二个理由,“我们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服务。”详细解释,郑庆伏表示,商超内的一线化妆品品牌一般都有五六个人为一个团队维护一个品牌,但是在我店里,一个销售人员得负责三到四个品牌,“5、6个人养一个孩子和一个人养5、6个孩子就是不一样的。”虽然在单品牌服务上,店没法像商超那么到位。但是郑庆伏却认为,“我们不能在一个单品牌上做到突破,但是我们可以在整店的服务上做到突破。”之所以如此自信,他表示,还因为在他的店内消费者日常所需的东西都能买到,“小品类和日用品等,连洗碗的手套、保鲜膜都有。”一站式的购物体验与整店型的服务品质,解释了为什么郑庆伏要将他的店都开在商超附近,“与狼共舞”,方能尽显英雄本色。
“屈臣氏,来得好。”在采访中,郑庆伏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他的天桥日化连锁与屈臣氏模式差的不远,虽品类是重复,但品牌重复不多。同时,他还透露,在他的店内每个月都会拿出60-70个单品做促销活动。虽与屈臣氏“雷同”,但郑庆伏却更愿意将屈臣氏的强势进入视为一种“动力”。用他的话来说,“屈臣氏开过来,让我们可以就地学习,还可以改变当地一部分人群的消费习惯。对整个地区来说屈臣氏的销售占比并不大,对我们并没有影响。对屈臣氏入驻如果要是觉得会有影响,那这些人的思路是错误的。”郑庆伏回忆道,当初自己经常到外地了解屈臣氏的陈列、分类、品类、服务、风格等等,再将这些经验分享给员工。而现今,他认为,屈臣氏就在家门口,员工也可以自己去看,“你也类似于屈臣氏,为什么不能卖那么好,为什么我们就销售做不上去?”
对于未来3-5年的规划,郑庆伏毫不含糊。走好三部曲:直营店加强、整店输出、偏远地区单品牌输出,现在已经着手在当地化妆品批发市场附近建立一家整店输出形象店,并且“首先就是要把物流做好,打好物流基础。”仅仅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是战略、战术一个不落。胸中有丘壑,布局了于心,让人不禁慨叹一句:郑庆伏,你的身上究竟还有多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