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化妆包里是什么?是欧莱雅,倩碧,美宝莲……”你知道在某些品牌的产品里,含有让人担忧的铅,镉,砷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吗?调查显示,超过78%的消费者使用并会优先选择外资化妆品。
近日,国内多个媒体援引“6月19日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称加拿大的一家检测机构发现,欧莱雅和倩碧有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砷、铍、镉、镍、铅等多种有毒物质。由于连日来类似报道不断出现,最终令雅诗兰黛集团向国内媒体发出了澄清说明。“经核实调查《每日邮报》并没有发布和刊登任何相关新闻,您所看到的新闻均是失实报道。”
事实上,英国《每日邮报》的上述“报道”早在去年2月就曾被国内媒体转载,最近的报道完全是旧事重提。那么,一则旧闻为什么会被“二次曝光”?
此次进口彩妆再度传出“含毒”问题,恰是欧莱雅等拥有强大品牌力的外资彩妆准备“下沉”中国基层市场之际。业内人士分析称,此番外资品牌被揭重金属超标旧案,或是彩妆业竞争加剧的表现。
公开资料显示,欧莱雅此前已经在武汉花2亿元资金建彩妆生产基地,将实现在华本地化生产。而这一旨在降低成本的举措,无疑将对原本在成本方面略具优势的本土彩妆品牌构成压力。
纵观目前国内彩妆市场,以欧莱雅和宝洁为代表的外资彩妆已经牢牢把控市场约70%份额;国内本土的一线品牌玛思红、卡姿兰等大致占市场20%的份额;剩余约10%的市场份额,主要是OEM品牌和针对乡镇批发市场的彩妆组成。
并且,目前外资彩妆亦在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加快渠道下沉的方式,布局原本主要为本土彩妆阵地的二、三线市场。外资品牌培育中国区中低端产品节奏的加快,国内本土彩妆面临被挤压的风险。
而外资彩妆含毒重金属事件的出现,在一些行业分析人士看来,不外乎是本土彩妆借机突破的好契机。以广州本土品牌玛思红为例,该品牌目前除了在质量方面加强研发外,还在积极自建专营店的化妆师队伍。以期通过优化终端服务,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战术实现突围。
“本土彩妆占比不到三成,光美宝莲就占了市场一半的份额。国内彩妆在流行趋势的打造方面相对落后,资金投入方面与外资品牌又有一定差距。在此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在性价比上下功夫,同时加强终端服务,成为本土彩妆仅存的几个突破点。”广州一位日化行业资深人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