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别说,有些事儿真就得往“破”里整!聊聊咱化妆品行业里的那些事儿,那些相马不如赛马、活人不如“死”人的代言破事儿;那些步子大,甚至扯到蛋疼的跨界破事儿;那些穷养一窝不敌富养一儿的品牌破事儿…也是时候扒扒皮儿、露露馅儿了。
这年头,代言人的费用那是一路红旗飘飘,扬着明星旗子唱高调。动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除了受拍摄效果、广告投放等条件影响,费用惊人得足令人咋舌,但是效果又怎样?“跨界”也好不热闹,做食品的开始做药,做药的开始做洗化产品,做洗化产品的开始出饮料。做IT的更玄乎——网易丁老板开始养猪,淘宝马老板开始做物流。但是步子大了难免扯到蛋,咋办?关于品牌,您说说到底是让老母猪一次产十个猪仔好,还是让大熊猫一次产一只熊猫仔好?
关于代言人,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比如那这笔钱选一位代言人或者是自创一个虚拟的“死”人,或许来得更痛快。试想,投入几百万、几千万去海选代言人。入选的人,少则几万、几十万的收入,还能小小地成个名,相信不少女孩会为之疯狂,其广告的效果自然也不会比明星差。无论是蒙牛酸酸乳还是飘柔之星,亦或是拉芳女孩,无数个已经被证明的营销案例告诉我们:赛马的效果远胜于相马。同样,找个“活”的代言人,会有档期、配合程度等问题。时不时来个负面新闻,还将影响到企业和品牌,跟个“隐形炸弹”差不多。而“死”的虚拟人物或历史人物则不会,他们会无条件的绝对服从你的创意安排,并且代言毫无时间限制。肯德基的桑德斯大叔、米其林的轮胎人,只要企业愿意代言个百年绝不是问题,明星哪能比。话说最近容园美的代言人小仙——一个头顶满是刺耳的仙人掌精灵就挺惹人,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跨界,跨得好那是海阔天空;跨得不好扯到蛋是小事儿,跌入深渊万劫不复也不是没可能。比如原先做专业线的转作日化线:自然堂、丸美、彭氏这些响当当的日化品牌,想当年可是专业线起家,如今不也是风生水起、如日中天;比如做药品转作牙膏云南白药,硬是占据高端牙膏的一块大蛋糕。我们可以看到,有两种类型的跨界容易成功。第一是有标准高、技术难度大的产业向门槛低、难度小的行业跨甲,很容易做成。道理很简单——难做的都做成了,反倒容易的做不成那就说不过了;第二是向自己品类相关的产业延伸,比如专业线转日化线、护肤品转洗发水。虽然产品不同,但操作的手法和渠道相差不多,自然也容易做成。相反,自然就扯着蛋了。做彩妆的做不好护肤、做护肤的做不好彩妆,似乎已经成了行业的魔咒;做洗发水的去做饮料,也是一个跨界太大而导致失败的例子。跨界,就得看你怎么“跨”。
现在的企业做成一个品牌后,往往脚跟没站稳就急不可耐地去开发姊妹品牌。美其名曰占领市场空白,妄图将消费者一网打尽,销售额翻番。如某企业高端的产品出来了,立马再搞一个低端的;某企业护肤品做得好,赶紧地就上一个彩妆项目。殊不知,企业的资源和精力那都是有限资源,四面出击倒不如将优势兵力集中突破。看一下近年来做得好的品牌,都有一个特点——专注打造一个核心品牌。自然堂、珀莱雅、美肤宝、丸美、温碧泉、卡姿兰等莫不如此,而不少企业的第二品牌则稍显逊色。故此,企业在没有打造好第一个品牌之前,万不可轻举妄动分散精力。即便是打造了一个强势的品牌,也要搞清楚主次,否则照样得扯着蛋。
有些事儿其实说“破”其实并不“破”,关键就看想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