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其野蛮生长之后的调整也好,说其盛极而衰也罢,在经历新世界的第一个黄金十年之后,不管是品牌商,代理商甚至终端店老板自己,都已经对专营店模式中存在的若隐若现的危机有所警惕了。
据统计,目前国内化妆品行业的专营店达16.5万家之多。但是整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却低得可怜,这也明显表明门店数量是如此的惊人,但发展水平却是如何的粗放。比如说,本刊此前曾刊文指出,2011年专营店渠道有90%以上的商家连锁门店数量不超过5家,甚至不少为夫妻店、姐妹店,90%的面积低于80平米,90%的店铺盈利能力偏低甚至微利营销。
从直觉方面讲,一条街上就有三四家分妆品专营店,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本刊曾接触到一些做过多年化妆品专营店的老板,都因为行业不景气而转投他业。可见,说专营店模式狼来了,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寒意确实已经漫延到脚指头了。
商业模式是指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近年来,有关商业模式的话题是被炒了又炒,就像"公知"等名词一样,在诸多情况下,已经成为一种贬义词了。然而,商业模式的真正内涵在于,它教给你一种全新的思考问题、看待业务与生意的角度。比如,行业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相应的你的合作伙伴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等等。
在诸多有关商业模式的定义,个人比较倾向于认可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及北大汇丰商学院副院长魏炜联合所提出的定义: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这个模式的定义不仅为理解商业模式提供了界定,更为设计、创新商业模式给出了方法论。
正所谓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那就你模式创新的主体,就是与你有关利益相关者,那么,你在创新商业模式的时候就可以打破行业或固有意识的攀蓠,天马行空的设想可能的合作伙伴,全球俱多创新型企业,都是因此而实现爆发性的增长。比如说电商,人类上千年的历史,都是在店里向人卖东西,亚马逊却首创在网上销售商品,从此叩开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时代。
商业模式创新范本
之所以说专营店模式发展到现处,仍处于粗放型的增长阶段,市场集中度过低,即门店数量较大的大型连锁店仍较少见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而大量的夫妻店由于自身资源及行业洞察、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较为落后,亟需来自外界的资源整合能力扶持。而雅丽洁显然看到了这一机会,并从一个品牌商的高度,给专营店带了模式创新的尝试。
雅丽洁所为之的"整店输出"模式,即在作为供应商为终端零售商提供产品的同时,帮助合理化店内各种产品的比例,产品的陈列方式等实操能力,从而以一个品牌商的高度对一个行业理解嫁接到终端。在众多模仿屈臣氏的同行之间,雅丽洁可以说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屈臣氏模式一个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即依靠大量名品提升店面形象,同时通过自有品牌复制各大品牌的明星产品,以赚钱高额利润。而雅丽洁向专营店倡导的诚心卖名牌产品,以短期的低利润换来门店的口碑,再推出大量的雅丽洁自有品牌,提高收益率。
其后,雅丽洁又专门创办了"天美联盟",是联合十五家区域化妆品连锁企业创办成立的有关资源整合和产品推广的机构,为广大化妆品专营店开展门店质量提升、优化供应系统和联合推广提供新的平台。
相比其他人学屈臣氏有其形而无其神,雅丽洁无疑是无其形(自己不开店,而只输出管理)而有其神。而对于专营店来说,通过与品牌商结成联盟,从而获得优质资源或其他支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无疑是经营模式的一种提升。
模式创新与否的标准,应是效率是否得到提高
编一个新鲜的概念出来就叫创新吗?当然不是,判断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有创新,不仅仅在于形式的革新,更要看重其价值空间是否得到扩大,其经营效率是否得到提高。不管是化妆品行业的创新,还是其他行业,这都是适用的标准。
一个模式的价值空间,取决开它所创造的交易价值及其产生的交易成本之差。因此,要么扩大交易价值,要么降低交易成本,或者使增加的价值大于增长的成本,总之,必须是创新后商业模式的价值空间有所增加,否则创新也就变成没有意义的瞎折腾了。
至于效率的提高,有一些较为简单的标准,比如人均产出,资本回报率等。比如人均产出(或者说每个人为公司创造的收入),即模式创新后,公司的人均收入有没有增长,有的话就证明创新是有效率的。因此,切不可为创新而"创新"。
可复制性决定了一个模式的生命力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各阶段,各行各业仍普遍存在宣扬企业家个人影响力的问题,换个角度说,也就是忽视了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价值。而一个模式的可复制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度体系的完善程度。
屈臣氏是因为李嘉诚而变得所向无敌吗?也许当初是,但现在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绝对不是再仅仅依赖于李嘉诚本人。据称,屈臣氏是业内管理制度最为完备的企业,不管是店铺的选址,店内商品的陈列,员工的培训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详尽的规范,从而使得整个流程可能流水般的顺利运转,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提高了经营效率。而这也正是一个企业可以快速复制放大规模,而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软实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专营店的洗衣牌与升级在所难免。虽然,化妆品品牌商已经有上市公司,但16多家专营店的背后,却仍是一盘散沙,尽管有矫兰佳人、亿莎美程等区域性行业翘楚,有的甚至获得了风险投资,但至今尚未有一家上市公司,不得不说是整个化妆品行业的一大遗憾。
事实上,还有俱多行业,与化妆品行业一样具有分散及集中度低的特征,但却也有成功整合并上市的案例。
比如最早一批在创业板上市的吉锋农机,由于农机产品在各个区域的经销商也是山头林立,这家公司便具体针对每个区域做得最好的两三家经销商,通过股权收购的方式,将这些店合并到一个公司里,从而迅速地在四川全省进行复制和推广,从而在短时间内把规模做上去,而且集中化的管理明显地提高了经营效率,并最终成功上市。
又如,现在很多企业又开始学习老祖宗的东西,比如红极的一时的"晋商"所创造的"身股与银股"制度,在很多行业得到创新性的利用。所谓身股,以当时晋商各大商号掌柜等重要管理人员,可以依据身股来分红,而银股即表示商号老板或老板的后人可依据出资额来分红,这套制度能给没有资本的以迅速积累财富的机会,同时也就刺激了职业经理人更加忠心、更加卖力的工作,实现其没钱照样像老板一样分红的机会。不少行业,都已经有利用其原理实现快速扩张的成功的案例。
在分散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上,这种的制度又可以如何创新性的加以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