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商品价格应该由消费者决定,而非厂家主导。而消费者往往是通过渠道来影响厂家的生产、价格策略的,因此,作为连结在消费者与厂家之间的渠道商,不应该只是厂家的附庸,而应该是厂家的引导者与规范者,即渠道为王。这个时候,渠道的基本职责或者说基本价值有二:一是信息流平台,将消费者需求有效地反馈给厂家,迫使后者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物流平台,争取以最低的物流成本,把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手里。基本价值观又逐渐哺育出了实现这些价值观的科学方法,如渠道扁平、规模利润、范围经济、连锁经营、大分销、信息化、信息对称、知识管理等。事实上,环视世界渠道巨头,如沃尔玛、家乐福、宜家、百思买等,无不遵循这种基本的价值观与方法论。
遗憾的是,中国渠道体系离以上标准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化妆品渠道概莫能外。一些渠道商的价值观和自我定位甚至还处于迷失与错位状态:沉缅于土地租金的暴利享受,而忽略了自身的"流通"价值创造;与其说是消费者的代言人,不如说是厂家的附庸,甚至与厂家一道,把自己也看作是"品牌商"。如此一来,一些渠道越来越不像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流通"通道",甚至反而成了"堵道":消费者真实需求与服务却得不到应有引导与重视,许多基本商品信息得不到真实有效传播,商品包装得越来越花哨,乃致终端价格与产品价值相差得越来越远,生产与需求得不到有效对接,厂家生产相对过剩,消费者需求相对不足,经济危机甚至由是接踵而来。
众所周知,渠道的本义是水流的通道,借用到商业中来,指的是商品流通的通道。渠道的高效运作是商品高效流通的前提之一,为此,渠道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物流、信息流甚至资金流的流通质量与效率。实际上,如果能够重新回到"渠道"价值本位的立场,来审视这场发生化妆品行业的渠道革命,我们会发现,这是化妆品经济领域里的一场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影响影响深远的民主运动,它将改变重塑的不仅只是化妆品渠道本身传统运作模式,还有化妆品生产企业、品牌商甚至供应商等价值链上游相关主体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