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马云就要在杭州举行阿里集团CEO的交接仪式了。
从柳传志把联想交给杨元庆,马云辞去阿里CEO,陈一丹卸任腾讯首席行政官,再到史玉柱交棒,曾经最被推崇的一批企业家纷纷退居“二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生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这批“创一代”带领中国IT互联网行业进步繁荣。随着时代变迁,他们选择在适当时候交棒于如日方中的后辈精英,为下一代提供开放和公平的环境。
好像成功的企业家之间已经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你有没有宣布退休,便是衡量你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
“要把世界和位置让给年轻人,然后辞去CEO专任董事局主席,从此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真的退休吗?他放假我信,他放下我不信。
为什么不信?追溯到柳传志和王石的退休我们便可以看出,这些企业家的退休与传统意义上的退休不一样,绝对是退而不休:从日常管理工作中退出来但还牢牢把握公司管理的大权,或者是从这件事退休又从另外一件事里面重新上岗。
王石虽然一直说退休,但他还是万科董事长,重大决策还需要他一锤定音。柳传志的退休也只是从联想集团退休,但他又在联想控股下了更大一盘棋。
其实马云的退休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退休,外界的错误解读是因为他们没有站在马云的高度,没有理解马云的精髓。比如阿里巴巴新的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决策委员会和战略管理执行委员会两个核心单元构成的,马云负责前者。由于25个事业部相对独立,这样说来,新任CEO负责的执行委员会能有多大权力?这和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主席退居二线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权还掌握在他们的手里,只是不用每日辛苦早朝了。
大佬们的退休模式
综合来看,目前大佬们的退休模式有这么几种:
一、彻底退休。这是真正的无官一身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退休。
二、被动退休。资本方和咨询师们极力鼓动企业的创办者,在公司成长到一定高度后离开。此类观点是,这些企业家们跟不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创始人们要退下去,职业经理人要走上来。
三、先退休再创(就)业。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退休模式,在外企和互联网企业出现这样的情况居多,很多时候宣布退休的人都不在退休年龄也没有退休安排,只是离开原来公司的一个借口。
四、享乐式退休。这主要是那些公司被并购或上市套现后退出的企业家们,他们基本上都是辛苦一阵子享乐一辈子的信徒,说老实话他们的思想很朴素就是创业赚钱,在企业发展到达爆发点后就快速离场。
五、说退还留的民国式下野。马云史玉柱王石的退休基本上都属于这个模式,退的是CEO这个日常经营的职位,留任的是董事长这个决策拍板的职位。这类退休模式有点民国时期政治人物下野的意味。
除了这几种退休模式外,还有坚决不退的。这是一群比较典型的企业家群体,他们都是1940年代出生,属于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们,他们从创办企业开始就没有想过有一天会退休。比如华为的任正非创办华为25年还在保持艰苦奋斗,联想柳传志在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时就说过"辞职不是卸任,是为了做好联想控股,那有更繁重更有意思的工作等着我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出身于互联网的“创一代”随时有可能错过移动互联的革命性产品和技术,千辛万苦打拼的王者地位一去不复还。纵观全场,在已退休的互联网大佬中,阿里巴巴马云48岁、巨人史玉柱51岁、腾讯联合创始人陈一丹42岁;而未退休大佬中,网易丁磊42岁、腾讯马化腾42岁、百度李彦宏45岁、搜狐张朝阳49岁,曾经退居幕后近年又回到前台的也有先例。联想柳传志老骥伏枥、携程梁建章力挽狂澜。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老了。
也许接下来还将会迎来一个退休高峰,让我们拭目以待,谁将抓住移动互联网浪潮,成为下一代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