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两年”的张朝阳终于回归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披露自己从抑郁症中挣脱出来之后,张朝阳用“三观再造”来形容出关后的变化。在消失的这段时间中,他其实并没有完全离开工作,甚至还为了搜狐视频,仔仔细细地把一些抗日神剧啃完。
“我不退休!”
张朝阳说自己“刚刚从外星球归来”。其实严格来说,他所谓的“闭关”并没有两年,直到2012年1月,他仍然出现在搜狐电视剧盛典上并接受采访。但在随后接下来的一年多,他的确渐渐消失在媒体视线之外,以往每次在财报发布后惯例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也逐渐被取消。
一年多之后他再次出现在媒体的视线中,是在搜狐新的媒体大厦中张朝阳的办公室,办公桌像他以前的习惯一样,使用一个十人左右的会议桌。新增设的两个部分都跟视频有关,一个是办公桌对面墙上悬挂的100吋液晶电视,一个是办公室旁边一个小型电影放映室。
他看上去比一年前瘦了一些,头发倒是染成了深咖啡色。他介绍了自己对新大楼的规划:视频部门使用底部几层,门户、销售使用中上层,整个新大楼承担搜狐的媒体业务。原五道口搜狐大厦留给技术部门,以及人员快速膨胀的搜狗。去年崛起的明星搜狐无线则在大王庄办公,继续新闻客户端的突破尝试。在介绍这些时,他的眼睛闪着光——与此前每次意气风发的财报媒体见面会时很像。虽然那时候每次发布靓丽的财报后,搜狐股价都会当日大跌。
聊起最近发生的事,首先自然是马云和史玉柱的先后辞职。作为将互联网引入中国的元老(搜狐是第一个以公司化形式运作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张朝阳的对手和战友们正在一个个淡出,一些第二代、第三代的公司也在起起落落。
不过张朝阳倒从没打算过退休。“不仅在生活中自己走出来,而且继续在公众舞台上蹦跶”,这是他对自己此次复出的定义,也可以看作是“不退休”感言。这次出关,张朝阳面对的已经是不一样的世界。他自己在微博中感叹:闭关一年多,重新进入地球,发现三件事,1.人人都在用微信。2.人人都在说好声音以及梁博等对我来说陌生的名字。3.好像是开了十八大,民心从骂街和用脚投票变成了建设性和拭目以待,改革开放好像又时髦了。
而用更商业的眼光来看,张朝阳出关时面临的形势是:畅游的网游业务从中国第四前进到了第三,搜狐视频前进进到第二,搜狗进入爆发式增长;但360凭借安全与浏览器的高占有率,直接成为搜索第二,把搜狗搜索挤到后面;张朝阳亲自主抓的微博败局已定。
用“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原则做媒体
张朝阳选定的突破方向仍然是媒体。在出关后,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媒体“民营化”的加速。大量基于微信的自媒体也使他目不暇接。
作为最早创立互联网媒体的创业者,张朝阳见证了整个中文网络媒体的成长史。从仅仅能编辑、转摘传统媒体稿件,到逐步在娱乐、体育、科技领域建立话语权,再到微信、新闻客户端带来的新媒体平台崛起,每一次他都参与其中。
尽管还看不到移动互联网上媒体的商业模式,但他仍然很看好这方面的前景:“两年来媒体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加锐利了。现在自媒体,每个人写出最优秀的文章或者写出最有见地的文章,而且在SNS传播有好东西,实际是一种民营化。这个真的感觉有点像美国,像《纸牌屋》,一个记者拿到独家爆料写出最优秀的文章马上官升几级。我曾经也说过,有品质的东西一定是由民营公司做出来的,计划经济产生不了好的东西。而搜狐在这其中的机会,就在于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无论是新闻的,还是视频娱乐的,都能够继续有一个启蒙的作用。这个平台本身也会在细分领域和入口上产生价值”。
张朝阳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非常推崇市场本身的作用。在视频版权大战时,他是唯一一个坚持价格战没产生泡沫的业界大佬,因为“市场会给好作品相应的价格”。而在某年的搜狐新视角论坛中,他突然炮轰“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在无时无刻地妨碍竞争”,并呼吁矢志不渝进行市场化改革。这一发言甚至引起“中国市场经济之父”吴敬琏的关注,并委托记者去问问张朝阳,“为什么从吃喝玩乐的富豪一下子转变得这么深刻”。
而在这次的交流中,张朝阳直接承认“你可以叫我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现在我们在这儿,彻底的没有市场。每个行业还没资格讨论宏观的调节,因为市场都还没有形成,所以必须先市场化,然后再去讨论宏观的调节。我是亲历了中国媒体的市场化过程,也亲历了中国电视台的市场化过程,从制播分离到渠道和播出分离,到渠道的市场化,到由于网络的产生导致渠道的市场化,以及制作的市场化。没有渠道的市场化,制作也市场化不了;以前的播出平台都靠电视台,整天跟电视台搞关系没有竞争,拍得好的东西不一定能够在电视台上播。现在拍了好的东西,电视台不播网络可以播,现在中国娱乐业先市场化了,这才能产生有品质的东西。”
即使是一直以来站在潮流前端的张朝阳,看来也无法实时掌控时代的变化,面对爆发的信息市场,也有自己的盲点,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他坚持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坚持的“品质论”显然给他、给搜狐在这个万变的世界中一个立足根基。藉此思考一下我们化妆品行业,这个时尚的朝阳产业,是不是有所醒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