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的中国日化市场也是扑朔迷离,为了帮助行业人士拨开眼前的迷雾,为行业发展提供具有价值和指导性的资料,360化妆品网整合所有资源对日化市场进行了近6个月的调查,汇编了《2012中国日化行业分析报告》试图对2012年整个行业进行全面的梳理。
四、终端变革 集约化成最大特点
化妆品专营店作为本土日化企业的大本营,走过了黄金十年,从边缘走向了繁荣。但由于近年来百货、商超的下沉,电商的迅猛发展,再加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房租、人力成本、物流费用不断飙升,部分专营店已经出现销量严重下滑,盈利能力减弱,有的甚至已进入举步维艰之境。2012年,部分专营店进入瓶颈期。随着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化妆品专营店体系也在这种潮流中酝酿着变革。
2012年,化妆品专营店开始从10年前的粗放式增长向着精耕细作转变,开始在店面陈列、促销手段、产品结构调整、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服务等各方面下足功夫,尤其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售后服务。专业与服务成为2012年化妆品专营店经营核心。
集约化经营已成为化妆品专营店终端的一大特点。在竞争激烈的日化市场,散兵游勇的化妆品专营店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在租金、人力成本高企的环境下,化妆品专营店须通过经营要素质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组合方式的调整来增进效益,通过精细化运作、规模化发展来加强竞争力。同时,化妆品专营店也开始进入品牌时代,实现从"渠道"向"品牌"的转变。
五、化妆品电商市场扩大 竞争加剧
2012年,淘宝双11交出了191亿元的成绩单,引爆零售模式革命,对传统零售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方面是线下市场份额的丢失,一方面是线上市场的高增长,触"电"成为2012不少日化商家的战略计划。
2011——2012年,中国化妆品网购市场呈现增速快,爆发力强的特点,有机构预测,2015年化妆品网购交易规模将超过1200亿元。但在巨大市场的背后,却隐藏着激烈的竞争。2012年的化妆品电商领域,乐蜂网发布《化妆品垂直电商行业白皮书》,聚美优品与乐蜂的"互掐",红孩子被苏宁易购收购……化妆品电商激烈的市场竞争背后,凸显洗牌趋势,化妆品电商开始向着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
预计未来几年,化妆品网购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行业洗牌仍将持续。洗涤化妆品网分析,中国化妆品网购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市场将开始进入整合期。未来一两年,化妆品电商领域甚至有可能出现上市企业。
六、面膜市场爆发 2012成面膜年
之前经历了彩妆的爆发式增长后,2012年被化妆品行业称为"面膜年"的开端。
根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总容量增长至2,300亿元水平,而面膜紧跟乳霜、化妆水、护手霜3大基本护肤品,将成为第4大消费品。
2001——2007年中国的面膜销售额以复合增长率19.23%的速度增长,为同期中国护肤品行业内增长最快的子行业。2007年-2009年 面膜销售额由人民币26亿元增至人民币4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1.6%,同样远远超过了整个护肤品行业19.7%的复合增长率。截止到2012年,面膜销售额将进一步增至人民币117亿元。面膜行业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其原因是面膜正逐渐成为个人日常护肤步骤的一部分。
随着中国女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接受到的护肤理念愈来愈丰富和成熟,面膜的消费概念也日以继夜地转变,使用面膜的频率随之提高。据业内专家分析,消费者消费能力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护肤需求增加,以及面膜利润可观等因素,均成为行业高速发展的催化剂。
相对于有更多功效的精华护肤产品,面膜则更多的是强调密集护理,保湿、美白、祛斑等消费需求点。现在环境恶化明显,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皮肤健康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而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日俱增,脸是最重要的形象工程被无数女士定为战略重点,尤其是保湿方面的需求每天存在。正由于这种消费环境,面膜产品被逐渐定位为护肤品中的日常必需品,易耗性的生活必需品具有极强大的市场潜能。
就目前中国化妆品市场而言,护肤品和彩妆销售额占比仍较高,与2011年护肤品高达87%的渗透率相比,面膜渗透率仅有30%(2010年为23%)左右。虽然2012年中国面膜市场增幅巨大,但面膜市场渗透率仍不如日本、台湾的60%至70%水平,因此面膜市场未来增长空间依然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