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的萌芽发展到现在,化妆品专营店这一渠道一直吸引着日化行业的眼球。曾经因为它是本土品牌崛起的温床,现在则因为它是中外品牌交锋的前沿阵地。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专营店只是一个泛称。换句话说,专营店这一概念也分着一二三等,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A类店、B类店……
企业都愿意寻求与A类店合作,那些所谓标榜扶植中小专营店的企业更多的是因为其品牌力还没有上升到与A类店合作的高度,而这些品牌一旦成长起来,最终这些所谓的中小专营店必然只有被抛弃这一条路可以走。因此,每个专营店主心中都有一个梦,或者说是目标:把自己的店至少打造成为当地的A类店。
那么如何把自己的店打造成为通俗意义上的A类店?A店之道到底是什么?
资金
资金,我们可以单纯的把它理解为钱。提及钱的问题,业内很多人都会一带而过,甚至还会避而不谈。其实,在商业大潮席卷各行各业的今天,避开资金大谈所谓的营销方案、运营模式等等都只是无根之水。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屈臣氏在2005年到2011年的六年时间为何能从100家店迅速扩张到现在的规模,一方面固然有所谓的模式在起作用,而另一方面,屈臣氏背后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雄厚的资本是最不能被忽视的。另外,万宁的发展同样不能忽视其母公司--老牌英资企业怡和集团属下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如果资金真的是我们可以避而不谈的问题,那么,亿莎美程就不会引入君联资本。
其实,不只这些所谓的跨国、跨区域连锁专营店背后有雄厚的资金支撑,那些区域性连锁专营店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资金。但是,中国目前大多数专营店依然靠店老板5至10万元的老底起家,这笔投入或许能够使得店面逐渐扩大,可专营店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今天,没有大量资金支撑的专营店很难快速成长。
定位
近几年来,整个专营店渠道掀起了一股学习屈臣氏模式的风潮。从选店地址到货架摆设,从条码设置到促销方案,所谓的屈臣氏模式被从外到里分析得彻彻底底。但是,相当大一部分学习屈臣氏模式的专营店却并没有让人看到突出的成效。为何?
东北某代理商曾对记者说,屈臣氏的核心并不是什么加一元换购,而是它的定位。官方评论屈臣氏的目标消费群是18-35岁,月收入2500元人民币以上的时尚女性。通俗来讲,屈臣氏的定位就是一部分相对有钱的学生和一部分相对没钱的白领。这部分消费者或因为时间、金钱、面子、性格等原因远离商场、超市以及较小的专营店,结果她们只能选择屈臣氏。
其实国内一些A类店之所以取得成功,和定位不无关系。齐齐哈尔永青化妆品的定位和屈臣氏类同。但是,记者发现,永青在齐齐哈尔有11家,屈臣氏则仅有一家且发展的不怎么样。为何?在同等定位下,永青在齐齐哈尔发展了近15年,在屈臣氏进入之前,可以说永青已经在这部分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口碑。屈臣氏纵然有强大的资金、成熟的模式,也很难从竞争对手中抢消费者。
定位对专营店而言异常重要,当你所在的地方已经有A类店的时候,你最先考虑的或许就是重新定位目标消费群。
坪效:
坪效=销售额÷门店营业面积,所谓坪效即是指专营店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其是评价零售最核心的指标。行业知名专家曾列出这样的数据:日化行业能做到的坪效是30至40元,这样一个坪效只能在三线以下的市场维持营业,高于三线以上的市场是无法支撑高昂的租金。
衡量一个店铺是否为A类店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其单店的年销售额,或者是看其坪效。现阶段,中国很多专营店盲目追求店铺的面积,似乎店大即意味着客流量的增加、销售额的提升,其实不然。
记者在走访市场时发现,现阶段的中小专营店似乎有了品牌意识,不断引进大系护肤产品,结果薄利却也少销。事实上,对于中小专营店而言,适当的高利润品牌不能或缺。其实,纵观各个A类店,除却各大系护肤品牌之外,一些高利润、低端而又畅销的品牌还是随处可见的。这部分既占不了多大地方,又热销的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担负着提高店铺坪效的重要职责。
资金、定位、坪效,对于专营店而言,这三者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却都是极为重要的,真正的A店是三者具备。而对于努力向A店冲刺的中小专营店最起码应该具备其中的一项吧,否则进军A店之路将会只有一个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