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全球彩妆市场的发展,全球调研巨头欧睿国际最新研究表示,其主要特点有:
●众多消费者将目光转向DIY和家用美容护理品,这直接拉动了指甲油以及其他便捷美容护理品的增长,在经济特殊时期催生了“指甲油效应”。
●成熟市场中挥之不去的经济疲软以及新兴市场中潜藏的无限商机,都为护甲产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欧市场将是护甲产品增长的前沿阵地。
●2011年全球高端美容护理品以5%的增幅收官,交出了自2007年以来最漂亮的成绩单,而护发品及香氛产品则以更强的姿态交卷,分别实现了10%和6%的增长。巴西依然是全球彩妆市场中最闪亮的增长点,即将在未来几年举办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光环则折射着更绚烂的彩妆前景。
●虽然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对于高端的彩妆产品似乎有着偏执情结,但是有相当部分还是开始放下身段,降低格调,选购价格上更符合这个经济沉寂时期的产品,这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端产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低,市场更趋于两极化。
另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彩妆行业继续由拉美以及发展中的亚洲市场撑起“半边天”,这两大市场总计贡献了60%的全球零售增长。然而,成熟市场,特别是美国,同样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归功于高端品牌的突出表现,成熟市场取得了近年来最漂亮的成绩。另外,深受经济紧缩政策影响的西欧市场则是护甲产品快速发展的首要推手,使其成为了增长最快的美容产品。
“指甲油效应”
指甲油似乎已经取代了唇膏成为了更精确地反应经济低迷时期的“晴雨表”。据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分析,2011年,指甲油取得了11%的全球增长,是唇膏的两倍。而在深深罩在金融危机阴影下的2008-2011年间,指甲油销售额则惊人地增长了43%,相比之下,唇膏的7%和面部护理产品的11%以及眼部护理产品的17%都显得大为逊色。
指甲护理品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成长最快的美容产品,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使得指甲油取代唇膏成为反映宏观经济健康状况的“晴雨表”的主角是美国以及西欧而非“金砖四国”,在过去几年,美国以及西欧对指甲油的大量需求为指甲油冠上如今的美名。
去年,美国甚至成功挤掉巴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护甲产品市场,零售额上涨了31个百分点,达到了7.78亿美元,这类产品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的关键点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人们还是急需寻求一些价格在他们可承受范围内的时尚配饰来装扮自己以提升士气,有什么能比指甲油更能抚慰这种心理呢。
从美容沙龙到超级市场
在2008年经济危机波及全球伊始,护甲产品的飞速增长首先出现在成熟市场,虽然这种增长的发源地是在美容沙龙而非其它零售渠道。沙龙享受现在已经渗透到护甲这一块,而目前美国市场的Sinful Colors、OPI和Essi等沙龙美容品牌正为消费者提供着更多层面的选择,随着露华浓、科蒂以及欧莱雅分别对以上三个品牌的并购,沙龙美容护甲将步入更为主流的购销渠道。
欧睿国际的数据便表明,欧莱雅的Essie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1%发展到了2011年的5%,其他沙龙品牌也提升了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2011销售额是去年的两倍多,达到1.91亿美元,这相当于整个护甲产品市场的的1/4,相较于五年前的1/10,这个数字可谓挽回了不少面子。
尽管护甲产品这一块依然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细分,只占到了2011年全球彩妆总销量的9%,但是其增长势头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拾,成熟市场中挥之不去的经济疲软以及新兴市场中潜藏的无限商机,都为护甲产品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随着美国的并购模式成功地将沙龙品牌打入主流零售渠道,2012-2013年将会有更多的并购案发生,英国的Nails Inc、法国的Nailstation和德国的Art Deco都在蠢蠢欲动。目前最为明朗是西欧市场,未来许多一线新兴市场也将是增长的前沿阵地,单单这一点就足以为护甲产品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
高端产品实现喜人增长
2011年,全球高端美容护理品的销量上升了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7年以来最拿得出手的成绩单。得益于John Frieda和欧舒丹这些品牌在西欧市场的上好人缘,高端护发产品表现最佳,实现了10%的增幅。另一个大赢家则要数高端香水了,增幅达到6%,相当于14亿美元的零售额,远胜于大众香水的11亿美元。
与护甲产品的形势无独有偶,美国市场也是高端香水增长的最大贡献者,相较于挣扎在经济紧缩阴霾下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三国合计的1.84亿美元而言,美国市场的5.82亿美元更有说服力。Armani Code(L’Oréal)和Prada For Women (Puig)在美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销量分别激增了70%&和126%。
在高端香水的研发方面,许多品牌也开始寻求全新的战略点,在2011年下半年采用非传统工艺或通过限量版,来突出产品的差异化与独特之处。例如Armani Prive La Femme Bleue就只是发行了1000瓶,如果一家公司想要为其伞型品牌打造轰动效应的话,这种限量版的发行方式收到的效果似乎更加立竿见影。
2011年,在众多新兴市场中,中国的高端美容产品销量增幅最大,达到18%。Artistry 雅姿、兰蔻、雅诗兰黛以及资生堂贡献了最大的增长额。就高端以及超一流彩妆这一块而言,中国市场现在是投入的最佳时机,许多跨国企业已经开始对中国的富人以及迅速增长的中产阶级虎视眈眈了。
巴西依然是最闪亮的增长点
2011年尽管受到全国经济滞后以及通胀的负面影响,彩妆行业的增长有所放缓,巴西还是成功守住了其作为新兴市场中最大的美容护理品消费市场的位置。估计到2014年世界杯举行的时候,巴西将赶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彩妆市场(仅次于美国)。巴西地区的主导品牌以及零售商将会抓住2014年世界杯以及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带来的契机,在电视等媒体加大广告和宣传投入,以期促进巴西彩妆的新一轮增长。
直销依然是巴西地区主要的营销渠道,特别是位于东北部和西部中心地区的经济发达洲,直销的效果似乎更明显。这表明巴西消费者对这种一对一的营销模式的认可度十分高。更为有意思的是,销售经理们竟然可以与他们的客户毗邻而居,以便与他们进一步建立良好的关系,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正是这个意思吧。
但是,Avon以及直销专家Natura在巴西还是遇到了供应以及物流问题。而给他们带来这些压力的正是本土美容产品零售商(以及代销商)O Boticário新近成立的Eudora。
在巴西地区,特有的美容产品消费文化覆盖了各个社会经济团体,许多美容沙龙都证实了这一点。巴西还是全球最大的整容市场。另外美容产品零售商们正借力该国根深蒂固的传统以及非家用美容护理这一消费文化来实现更大的发展,但这需要长期的努力,也意味着巴西地区在未来很长一段的时间里都将会是全球美容企业的主战场。事实上,至少截至2016年,巴西市场所能实现的增长幅度都是其他市场所无法企及的。
两极分化的彩妆行业
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都是未来主要的美容产品消费市场。尤其是印度,凭着其去年20%的增幅以及至2016年预计实现年均8%的递增这两项数据,这个地区俨然成为了一个投资热点。家用美容品是印度美容品销量剧增的关键点,而大众品牌产品也功不可没,去年交出了10个亿的成绩单。
随着经济紧缩政策开始蔓延至西欧地区,削弱消费者的可自由购买力,令消费者信心受挫,印度、中国、墨西哥和俄罗斯以及众多二线新兴市场对于这个行业的向前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另外,2011年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是,成熟市场特别是美国的消费者尽管手头上缺乏充裕的资金,但是还是偏爱于高端产品。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但是同时,消费者还是越来越多地开始选购档次相对较低的产品。而这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端产品的份额越缩越窄,这个行业的两极分化态势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