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化妆品B2C垂直网站乐蜂网公布《化妆品电商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后,有关乐峰和聚美互掐的报道顿时如炸开了锅一般,闹得沸沸扬扬。据悉,乐蜂网透过《白皮书》详细披露了化妆品B2C行业内诸如“正品低价”、“假N赔N”的内幕,在博取消费者信任的同时,也诱发了不少同行的反感与抵触。乐蜂创始人李静透过微博称乐蜂遭到对手黑客攻击并对此表达严肃的谴责态度。与此同时,乐蜂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聚美优品CEO陈欧也表示聚美遭到了对手水军的恶意诋毁。这两家化妆品电商行业中的佼佼者同时发出此类消息,很难不让人“想入非非”。但不管他们出的是哪一张牌,两者争夺化妆品电商市场之心昭然若揭。
乐蜂聚美互掐,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中国市场,化妆品电子商务开展得如火如荼,它早已不是几年前未开垦的处女地那样遍地黄金。据乐蜂网方面称,当前化妆品网购的份额仅占整个市场不足5%。由此可见,尽管化妆品电商行业具有无限的市场潜力,但如何在这不足5%的市场份额中占尽先机、独领风骚,显然并非一件易事。2012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就如同目前正进行的“欧洲杯大战”一样,同样迎来了激烈的电商大战。
在电商大战中,近期乐蜂与聚美之间的“互动”可谓赚足了围观者的目光。乐蜂网本着“为消费者着想”的目的,透过发布《白皮书》曝光化妆品B2C行业的内幕。一石激起千层浪,乐蜂创始人李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乐蜂网被黑客攻击造成主机瘫痪,指责其为竞争对手所为。颇有意味的是,此时自称是聚美前员工的网友在天涯爆料称聚美商品多为假货。
针对乐蜂暗指聚美黑客攻击行为以及有关聚美商品质量问题的爆料,聚美也不甘示弱,表示该网站遭到对手水军的恶意诋毁。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让消费者如雾里看花,难辨孰是孰非。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发布《白皮书》还是“乐蜂被黑”、“聚美被咬”,其背后不过是企业的一种营销伎俩,它们双方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意图在于博取消费者的信任,多分食化妆品网购市场这块“大蛋糕”,树立领先优势。
价格是浮云,物流和配送才是神马
这边乐蜂与聚美互掐事件激起一片硝烟,那边各大化妆品电商激战正酣,电商竞争日趋白热化。不管是乐蜂、聚美,还是天天网等其他网站,为抢占市场,各大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如“价格战”、“秒杀”、团购、促销特卖、明星代言、博客微博推广、奖励会员推广、口碑传播等营销手段五花八分、层出不穷。
但是,化妆品电商竞争的白热化使电商市场恶性竞争的现象此起彼伏。目前不少化妆品电商企业为抢夺消费群体,盲目跟风,不惜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推出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让消费者一不小心便跌进了“低阶陷阱”,使消费者信心尽失;又或者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抹黑和指责,让化妆品电商发展之路蒙上重重迷雾。如此惨烈、不健康的竞争现象透支着电商行业的信誉度,违背电商市场发展规律,势必对化妆品电商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如此看来,在市场层面,电商在玩命地拼价格,殊不知,其背后支撑电商核心竞争力的是物流水平和配送能力。业内人士把这种能力总结为一句话:“订单不过夜”——当天的订单当天处理。相对传统日化产业而言,化妆品电商确实为消费者消除时空障碍,可物流管理和货品配送又是电商不得不额外增加的环节,从下单到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就经历了接货、验货、入库、理货、分单、核单、打包、称重、配送多个流程。而发货速度是网购人群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如何做好质量把关,提高发货速度,减少错单率,让消费者感受到网购与传统购物的无差别,显得如此关键。事实证明,没有一流的物流管理和配送水平,将很难维持和保障“价格战”所带来的庞大产品消费。立足消费者利益是正规电商的根本,完善的物流管理和配送水平是电商运营的核心。为了抢时间,现在电商往往是“订单不过夜”,基本上晚上10点之前的订单,都要在当夜处理结束。
此外,物流配送成本早已成为电商运营成本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白皮书》曝光的履约成本(主要包括采购人员人力成本、仓储与物流配送成本以及客服人员人力成本)得知,其占电商总成本的12%—20%。这意味着,在其他成本支出固定不变时,物流费用越高,电商支出越高,利润则愈低。如果商家降低物流费用支出,却提供不了同样或者更优质的配送服务,那么顾客满意度将大打折扣,如此看来这笔账并不划算。据统计,2011年中国电商交易规模或超7500亿元,较2010年增幅达50%,网购人数近2亿,网民网购渗透率接近50%。面对巨大的网购市场,乐蜂、聚美各大商家必定不会错过千载难逢的机会,化妆品电商混战在所难免。因此,在各大商家大打“价格战”时,如何透过不断提高物流水平和配货能力,持续支撑和提高电商核心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满意,也许是未来化妆品电商混战中的制胜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