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11月11日的电商狂欢刺激了实体店商,那么12月12日,淘宝的“要啊,要啊”活动则彻底引爆了线上线下商家的“消费者争夺战”。
据淘宝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淘宝双12当天全天成交额达到43.8亿元,化妆品超过3亿,成为继服饰、3C产品后第三大消费品。白花花的银子在流入电商腰包的同时也完全激怒了实体店店主。13日凌晨,淘宝网“1212”促销活动刚结束,《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就发现,在某化妆品专业网站论坛发起了一项名为“近期网店大促最坑爹的3个化妆品品牌”的投票,此次投票涉及到自然堂、百雀羚、珀莱雅、卡姿兰、美丽加芬等10个品牌。而这10个品牌的旗舰店或授权电商都参加过这两次网络促销活动。
其实,电商与实体店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新鲜事儿。电子商务出现的那一天,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实体店就会有一个强劲的对手。事实也正向着人们所预料的方向发展。网络凭借其价格、容量、便利、易操作等优势迅速在消费者中“蹿红”。伴随“风入松”、“光合作用”的关闭,实体书店率先倒下,网络促销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电商的节日狂欢声和实体书店倒下的身影中,化妆品实体店的店主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各省代价格不统一,网上销售价格比我们进货价还要再低10%--15%。怪不得人家说我卖138元的有机霜网上才卖60,看看这个,才44元!比我的进价还要再低将近一半。”网络上化名“老赵”的代理商愤怒地写到。更有终端商戏言:“干脆以后直接从网上进货得了。”
“厂家是因为有了实体店多年推广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口碑,顾客也相对熟悉产品的质量、价格等,然后利用低价优势做引诱!试问如果没有了实体店的推广,你的品牌在网上以再低的价格又有什么诱惑力?”大部分代理商和终端店将矛头直指厂家。
而厂家对于这种指责,也感觉很无奈。“网促的核心在网站,譬如淘宝。店家参加淘宝发起的活动都要提前报名,申请资格。因为活动能吸引消费者,提高店内人气,店家好不容易申请到机会,自然不会放弃。”“男性主义”CEO范侃在接受《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最后受伤的不仅是线下实体店和没有取得活动资格的电商,我们厂家也是受害者。像这次‘双十二’活动中,为了保护大部分商家的利益,我们通过自己的员工和周围的朋友在第一时间内将参加活动的两家电商的促销产品都买下,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因为网络混乱的促销不仅能引发代理商、终端店与我们之间的矛盾,还会破坏产品的形象。”
既然作为新旧两种渠道,电商和实体店的存在是无法改变的,彼此也各有优缺点。当务之急就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有网友表示:“以后,实体店经销商在和厂家签经销合同时,一定要在价格保护上加上这一条款:如果厂家在其官网或官方授权店做折扣(或变相折扣)活动时,实体店有权以不高于其虚拟店的价格进行促销活动,而且,活动期间所售商品,必须享有和正常销售时同样的溢价空间。”
范侃认为,办法有,就看大家愿不愿意去做。单纯地“堵”、“限制”并不能解决问题。线上线下应该区分开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厂家可以通过成立专有网销品牌,避免渠道混乱。同时帮助线下店铺提升增值服务,如设置男士专区避免陷入女性白热化竞争等,来增加特色,提高线下竞争力。“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靠打折才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