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规划突破瓶颈 中国经济仍需自强
——云南白药“泄密门”事件启示
●本报特约撰稿 胡钶尧
“树欲静而风不止”云南白药集团也一样,想好好的干一番事业,结果总是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顺心。好不容易跨入日化领域,让传统中药企业与人类现代生活结合起来,让这个中国老字号的百年中药企业品牌,焕发出新的活力,结果被人告云南白药牙膏功效有问题。
好不容易让中国的中药产品走出国门,到欧美市场去赚“外快”,结果又不知怎么地被报道说是“泄密国家保密配方”。若此罪真的成立,云南白药还将被以“泄露国家机密罪论处”。这就如“树欲静而风不止”。其实市场中充满了艰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将政治和自然灾害等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可能因素一并考虑在内。
相信对于“泄密门”此类事件,云南白药高管们早有应对策略,并且笔者亦相信,云南白药从2004年年销售仅有20多亿,能迅速提高到2010年的销售要破百亿,企业发展如此迅速,云南白药的一群高层精英们绝非平凡之辈。他们没有真材实料,没有应对各种市场环境的本领,其企业也难以发展得如此之快。
就国有企业而言,云南白药这些年跨界日化领域,事业经营得可圈可点、风风火火。显然,事业如此顺利,与云南白药敢于突破、善于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有关。对云南白药来说,2004年是其近年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因为这一年,云南白药进入了中国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日化业。
当许多人都议论和猜测,云南白药是否能从医药业成功跨界日化业的时候,云南白药集团显然是坚定地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对于一个初涉日化领域的医药企业来说,云南白药首度推出牙膏产品,其价格区间就令市场人士大为震惊。20多元的零售价格,产品直指高端市场。
可以说云南白药跨界日化,是件非常巨大的工程。据说云南白药牙膏上市之初,销售得也不是那么顺利。产品和宣传的定位,都不是那么准确和清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云南白药在市场中迅速地调整战略,扭转了局面。截止今日,仅仅6年的时间,云南白药牙膏的销售额总计为30亿元人民币左右。
2004年之前,云南白药集团面对中国新的市场环境,在发展上可谓遇到了重大瓶颈。但是一旦突破日化领域的藩篱,云南白药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跑得迅速。据机构研报,今年云南白药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达6.5亿元,同比增长59%,合每股收益0.94元,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而其白药系列牙膏由于新产品香型口味的推出,加之销售终端的下沉,使得其销售同比增长超过70%。
如今突破发展瓶颈的云南白药集团,正在构建一个将传统中药产业融入人类现代生活的大健康产业蓝图。目前,云南白药一系列的沐浴和药妆等个人护理用品,正在逐渐登陆市场。可见,在市场竞争中,战略的制定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当初,如果云南白药不敢向日化领域进军,必定难以造成今天的局势。
因此,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对大企业而言十分重要,事实上企业越大其战略规划越艰难。因为企业大,其发展途径就多,局势往往错综复杂。这个时候需要企业决策者,心胸开阔,目光远大。这也是为什么自古成大事者,必定有气势磅礴的胸襟。我们读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可领略到伟人胸襟确实气度非凡。毛泽东在多篇诗词中用过“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类似俯瞰中国版图的语句,诗以言志,其言语直指天下苍生。
敢于跨越,就是现今云南白药集团成功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情况下,外资企业正依靠全球化和金融资本蚕食中国市场。值此之时,云南白药以权宜之计将中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其行为可嘉。对此,我们不得不佩服,云南白药在谋划“大健康”产业棋盘的时候,也正在谋划产业全球化棋局。应该说大健康产业思路练的是内功,而全球化战略则谋的是地盘或者通路。需知中国之外,尚有40多亿人口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而欧美市场消费能力是全球最强的地方。
“泄密门”事件显然让云南白药始料未及,尽管这个事件并不能在根本上对云南白药造成什么影响,但从另一方面也提醒了云南白药,中国优秀传统中医药也是到了该与世界接轨的时候了,不能还是像之前那样闭门造车。中医药要走向世界,必定不能靠自己在家里说出一套令自己信服的道理,因此,欧美人喜欢什么样的道理,就该努力去制造一套让他们喜欢的道理,否则中医药将永远难以走向世界。
现在,欧美跨国巨头,就是靠他们的“道理”来影响中国市场,可中国企业却难以靠中国的“道理”去攻克欧美市场。外国的产品来到中国,中国人就风靡得不得了,自己的产品走出国门,我们就难以突破对方的各种门槛。然后,在其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常规行为,也被国人拿来大肆宣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悲哀。就像鲁迅当年所记录的,看见了中国人在杀中国人,旁观的中国人还在鼓掌说好。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的经济仍旧是弱小的,我们仍需要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