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发现信用中国更新了一则关于魅丽苏雪(北京)商贸有限公司的行政处罚书,“魅丽苏雪”销售自行配制的“定制化妆品”,包括“千草宜芳专属定制护肤水”、“千草宜芳专属定制乳液”、“千草宜芳专属定制眼精华”、“千草宜芳量肤定制专业定制眼霜”、“千草宜芳量肤定制专业定制隔离液”等等产品,截至2022年8月,销售共计34984.71元。
根据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0年)第三十八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化妆品经营者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魅丽苏雪”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7.4万余元、没收违法所得3.4万余元,共计约21万元。
化妆品企业自行配制所谓的“定制化妆品”很多时候都是在未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的背景下自制生产的,容易出现配料搭配不合理、操作偏差、环境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给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带来危害。
据360化妆品网记者了解,化妆品市面上标榜“定制化妆品”的品牌不在少数。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均有许多宣称能提供“定制化妆品”服务的商家。消费者只需要按单填写自身的肤质、皮肤状态或者提供相关照片等等,商家就可以为其自制针对性的护肤产品,通常都是几天之内就能完成。
事实上,一款自制的护肤产品在几天之内就完成是不可能的。企业不仅需要配置原料成分,通过正当的程序进行生产,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还必须进行功效评测甚至备案,否则都属于非法产品。未经检验的自制定制类化妆品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产品成分是否含有激素、重金属是否超标等均未可知,更别提功效是否可以达到其所宣称的标准了。
可见,电商平台这些所谓几天之内就能为消费者提供一款“定制化妆品”的商家,都是些不良企业。
实际上,自“定制化妆品”风行以来,护肤品究竟能否实现真正的“一人一方”一直都备受行业质疑。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规定,一款美妆产品在公开销售之前必须找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并出具合格的检测报告,然后向所在地药监局申请备案,通过备案后,才可以正式销售。一顿流程下来,少则一个月,并且费用还不低。
如果一个美妆品牌需要为消费者生产真正意义的私人定制,那便意味着每卖给一个消费者一款产品,都要先经一次上述流程,毕竟这每一款产品都是先检测了消费者基因再进行生产的,每一款产品都是新产品。那么,有几个品牌愿意花费这样的成本与精力呢?
再加上消费者的肌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季节的变动,肌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又意味着品牌需要对消费者的定制化配方重新备案。
因此,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化妆品要实现真正的私人定制十分困难。
现在市面上多数定制化妆品只是在成分搭配和包装设计上下功夫,真正从技术层面进行定制的少之又少,总之是不太成熟的。以成分搭配为例,很多时候品牌商仅仅是通过不同成分的选择搭配,从而调制出适合消费者肌肤的产品。而在包装设计上,刻字、专属卡、多样化包装外观等等,则是很多化妆品定制普遍会选择的一个方案。
以往,这种定制方式通常不需要专业的检测,只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产品即可,因此,技术有多超前往往是谈不上的,有的甚至没有上报备案,市场一度杂乱无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