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市场上小切口治疗拇外翻畸形的医院越来越多,大家对术后体验感的要求也逐渐变高,很多人开始关心术后疼痛的问题。
拇外翻手术都需要麻醉,而小切口拇外翻手术仅需局麻,一般选择舒适性局部麻醉,手术的过程没有疼痛,只要拇外翻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手术方法正确、术后科学护理康复,拇外翻是能够治好的,而且还可以一次达到拇趾矫正的理想效果。

术后康复需按时进行足部按摩
专利光导复位祛大脚骨,把疼痛降到更低
马文足科专注小切口祛大脚骨领域已有26年,目前第六代“专利光导复位祛大脚骨”作为新一代的微创手术,采用自主研创的专利仪器和设备,使手术更为精细化,让切口皮肤张力更小,仅需皮下缝合,采用创新性“5金”固定技术,术后无需拆线,不打钢钉和石膏。
专利仪器的应用和医生精湛的操作让患者在专利光导复位祛大脚骨术后,把疼痛降到更低。但对于术后恢复期的疼痛感,是因人而异的,主观判定的疼痛感并不能判定手术失败与否。
通过与术后患者沟通,总结出一般规律是:专利光导复位祛大脚骨术后24小时之内,由于还有麻药的作用,不会太疼,到第2-3天,肿胀相对明显,会有一些疼痛的感觉,可适当口服止痛药。到第4天基本就不会疼了,因为第4-7天创口在逐渐愈合,周围的皮肤张力减小。
一周后开始逐渐消肿,一个月左右肿胀基本消退就可以穿普通鞋子了。患者在恢复期需要多穿舒适的鞋子,不穿高跟、坚硬的鞋子,并按照医生的叮嘱护理足部,可适量的做一些足部恢复运动。约3-6个月完全恢复后,即可正常行走、跑跳了。
痛阈值决定了你的感受
每个人在生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像有人打针觉得很疼,而有些人不怎么疼,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痛阈值不相同。
痛阈值,是机体对外力刺激最大的承受能力,痛阈值越高,承受疼痛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根据马文足医团队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年龄在55岁以上的患者术后疼痛感不太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足部长期发生摩擦出现老化,皮肤也逐渐松弛,痛觉神经元没那么敏感了;而年轻人的足部皮肤更为紧致,因此术后出现肿胀,疼痛感就更为明显。
专利光导复位祛大脚骨术后,大多数人术后恢复期会呈现持续性轻微痛感的,但也不排除一些人群没有痛感或者痛感较强烈。
别因为“疼”不做康复锻炼
拇外翻术后一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进入术后功能康复恢复期,也就是说,术后一个月基本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运动了。
但有些患者或许因为慢性的疼痛导致不敢活动、过分静止、经常服用止痛药、长期卧床等,对于这种情况更多的应当从心理去做自我调节,克服疼痛去改善患者的情绪和主观感受,才能有利于术后康复。
拇外翻畸形本来拇趾活动功能就比较弱,加之术后组织肿胀活动减少,足部需要重新适应内外部环境,逐渐增强负重行走活动功能,自然需要通过功能康复锻炼达到目的,这样才能促进足部骨骼及肌腱膜获得良好效果。

跑步力度要循环渐进,前3个月以足部舒适为主
马文足贴心小提示:
建议专利光导复位祛大脚骨术后1-2周内尽量减少活动,一个月内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不能让足部受到过度的旋扭、剪切、折弯性的外力,比如不要受到意外被踩踏、跳高、踢床脚性的损伤,一旦发生尽快报告医生团队妥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