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四川省医学会
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的指导和支持下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九次风湿病学学术会议”
在成都召开
同时,学术盛会特邀专家、留美博士后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汤建平教授
有实力/有耐心/有口碑的好专家
将进行为期3天(7月10-12日)免费领衔会诊
▼

更有多项优惠援助
详情请戳下面链接↓↓↓
好消息!高端学术会议特邀上海专家、海归博士后莅临蓉城【免费】会诊!仅此3天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离开医院时,医生一般会叮嘱:坚持规范治疗、改正不良习惯、积极康复锻炼,以及按时到医院复诊。
一部分患者朋友认为医生要求的复诊,就是为了赚取检查费,觉得没必要;而另一部分患者朋友,关于多长时间到医院复诊,复诊会检查什么,复诊有哪些注意事项,常常一头雾水。
这就造成关于复诊的两种极端现象,部分患者长年不复诊,另一部分患者却经常医院跑,这都是不恰当的!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复诊有关的那些事!
为什么要复诊?复诊的目的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是不能被根治的,尽可能把病情控制住,保护关节不被进一步破坏,从而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目标。
为了控制病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长期服药治疗,但治疗过程中病情是会变化的,医生能否快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十分重要!而做到这点,就需要患者做到坚持随诊和定期复查来实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定期复查,有以下四个目的:
监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控制的情况,判断是否达标,评定治疗效果;
衡量目前患者服用的药物是否带来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用药类型和剂量;
结合相关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如肝脏、肾脏等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了解患者是否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
多长时间复诊一次?患者该如何灵活把握?
文章开头我们就提到过,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年半年都不到医院复查,有些患者却每个月都到医院抽血检查。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或医生要求,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可取的。

以下两种病人,医生一般会要求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复诊一次:
首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第一次治疗时;
复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当治疗方案出现比较大的调整,新的免疫抑制剂出现,或者免疫抑制剂药物使用剂量出现比较大的调整时。
在摸索治疗方案期间,患者一般需要一个月复诊一次:

有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药不到一个月,觉得没有疗效,就换药甚至换医院,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要找到一个有效、安全、稳定的治疗方案,需要患者积极与医生配合,一般需要三四个月的摸索治疗期,时间长的甚至需要半年,如果是使用生物制剂,这个过程可缩短一到两个月。
稳定治疗时期,患者可适当延长复诊时间:
一个稳定的治疗方案一般可以持续较长时间,在此阶段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复诊时间可以三个月、半年不等。但如果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或者胃肠道不舒服、肺功能下降等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学会做好病情记录和自我评估康复情况!
患者在复诊时,医生首先就会询问近期的病情进展情况,如果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进展有一个清晰的记录和评估,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更准确、合理的判断,对后期的治疗十分有利!
1.记录压痛关节数(TJC)和肿胀关节数(SJG)
记录68个关节有压痛关节数。
记录66个关节的肿胀关节数,因髋关节位置较深,肿胀不易察觉,可不记。
对一周内关节炎对自己影响进行评分。
68个关节包括:颞颌关节(2个)、两侧胸锁关节(4个)、肩关节(2个)、肘关节(2个)、腕关节 (2个)、掌指关节(10个)、拇指指间关节(2个)、近端指间关节(8个)、远端指间关节(8个)、髋关节(2个)、膝关节(2个)、踝关节(2个)、踝跖关节(2个)、掌趾关节(10个)、拇趾趾间关节(2个)、近或远端趾间关节(8个)。
2.关节炎对自我影响评分
0分 无痛
0~2分 轻微影响
2~4分 中度影响
4~6分 严重影响
6~8分 非常严重
8~10分 极度严重
3.健康状况评估(EQ-5D)
在下表中标出与你相符的情况,并打勾,在复诊当天填写并交给医生:

4.功能状态评估
我们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状态分为四级,你可以评估自己属于哪一级:
能完全从事一般活动和日常活动。
生活能够自理并进行职业活动,但非职业活动受限;
生活能够自理,但不能进行职业或非职业活动;
生活不能自理,不能从事职业或非职业活动。
注:生活自理活动包括:穿衣、吃饭、洗澡、上厕所等;
职业活动包括:工作、上学、做家务等;
非职业活动包括:娱乐、休闲活动。
5.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改善的指标
当我们如实做好上述监测后,如何衡量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得到改善呢?首先,患者需具备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改善程度达到或超过20%,其次,在以下5个项目中,至少有3项改善程度达到或超过20%:
病人对疼痛的评价
病人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
医生对疾病活动的总体评价
病人对自己身体功能的评价
血沉、C反应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复诊,一般要做哪些检查?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只在首诊时,需要做全面的生化指标检查,而在复诊时,一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生化指标项目检查。类风湿关节炎复查一般有两个目的,复查项目也与之相对应。

1.监测病情
抽血检查。项目有: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血沉一般每次复诊都需要做;在病情稳定的,C反应蛋白可以不做;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以后可以一两年做一次,或者在疗效评估、减药停药前做一下。
影像学检查。关节X射线检查通常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其他如CT、MRI等则根据需要而定。如果患者出现肺部症状、肝肾副作用等,可能需做肺CT、肝肾B超等。
2.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医生询问。在复查时,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皮疹等过敏表现以及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患者应如实回答。
血常规、肝肾功能。不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有一定的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在新方案治疗开始一个月后,患者应复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转氨酶、血肌酐等),如果连着做两次都没有异常,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如2~3月或3~6月,一般不超过半年。
大便常规和潜血。如果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观察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
其他。使用羟氯喹的患者,每半年应检查一下眼底;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要注意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电解质和骨密度;服药期间如果有比较严重的胃部不适感,对症治疗效果又不好,患者可能需做钡餐、胃镜等检查。
复诊前,应准备哪些资料?
为了提高复诊效率,患者在随诊与复查时,建议准备好这些资料:
病历本。保存好过去的门诊病历,最好不要看一次病换一本病历。
相关化验资料。患者应保持好每次的化验单,如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方便医生监测病情变化。
辅助检查报告。如x线检查及CT、MRI等检查。不要因为检查结果正常就扔掉检查报告,医生可从完整的检查资料中,找到病情变化的准确时间。
住院病历。如果之前有住院治疗,应把住院期间的各种检查结果、重要检查报告以及出院小结复印一份,不仅能为医生提供参考,还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省钱省事。
用药情况。把自己的用药情况告知医生,说不清药名时,可将药盒一起带来,医生一目了然。
乔主任温馨提醒:
在现实中,有时候各医院、各地区之间的检查结果是互不认可的,特别是知名大医院,更倾向于采取本医院的检查结果。患者新到一个医院,很可能就等同于首诊,需要重新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所以,患者最好固定一个医院就诊,不要频繁的更换医院。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管理要注重连续性。固定一个医院就诊还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长期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处就诊,医生长期对患者的情况也深入了解,方便对患者的病情定期追踪;其二,不同医院检测仪器和方法可能不同,参考值也不一样,给医生判断化验结果带来困难。
所以,治疗类风湿需要“专一”,要信任你的医生,坚持随诊、定期复诊,积极与医生保持沟通,对控制病情是十分有利的!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提醒:高尿酸患者一定要做好尿酸管理!一旦产生结晶不仅沉积、侵蚀关节,还损害男人的”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