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妈妈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凡有点不舒服,解决措施就一个字:躺,生怕走着路孩子就掉了。殊不知,长期卧床休息,会躺出事儿!
周女士,今年35岁,育有一子一女,这是她的第三胎。她属于瘢痕妊娠,其他情况都比较正常。近日,周女士在国内某医院剖宫产下一名男婴,宝宝非常健康。
谁知,她突然“咳...咳咳...”了几声便翻白眼失去了意识,呼吸突然没了,脉搏也无法测到。医生立即指挥抢救,进行胸部按压,试图恢复心跳;麻醉科医生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

可周女士病情继续恶化,子宫收缩不良,短短几分钟竟然出血高达2000毫升,这几乎相当于她全身一半的血量。
医生快速为她缝合子宫、水囊宫腔内压迫出血点、按摩宫体、紧急配血、深静脉插管……
与此同时,多科室医务人员迅速集结了过来,参与抢救。抢救一直持续了5个小时,周女士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子宫也保住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周女士命悬一线呢?检查结果显示:肺栓塞。
据了解,周女士孕晚期为了卧床养胎,天天躺着,很少活动,就形成了血栓。生完孩子后,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液循环,把肺动脉堵住了,导致后面一系列危机。

肺栓塞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肺栓塞是产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因为二胎生育、高龄产妇和妊娠糖尿病等因素出现了增加的苗头。
在怀孕期间,因为孕妇的子宫会因为孩子变大,导致压迫了腹部的静脉,最后血液回流会受到阻碍;此外在孕激素的作用,产妇的血液往往呈高凝固状态,血液黏稠度高,如果血液循环不畅,就很容易在骨盆或下肢静脉形成血栓。这些血栓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肺,把肺动脉塞住,就会引起肺栓塞。
简单来说,每个妈妈们都久坐不动就很容易引起肺栓塞,而且产后肺栓塞的几率是产前的15倍。中国人产后讲究“坐月子”,很多产妇在坐月子期间不下床活动,这是导致产后肺栓塞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了解,肺栓塞发生的风险可以贯穿整个孕期和哺乳期。福州和暖妇产医院潘院长强调,体型肥胖者或胎儿过重的产妇尤其要注意,这些因素都会使子宫增大压迫静脉,影响血液回流,特别危险。

如何预防这个要命的疾病呢?
°科学的孕期保健方法
怀孕期间要保持适量运动,没病不要老卧床养胎。尤其是肥胖、出现下肢浮肿的孕妇,要增加活动,有高危因素的产妇需及时去医院就医,让医生提前进行干预。
°不要久坐或久卧
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即使刚生产完,也要尽早下床走动。如果实在疼痛,家属可以帮产妇捏捏腿脚,让产妇保持血液畅通;坐月子期间,不要长期坐着或躺着,每隔一个小时走动一下。
°注意产后饮食
产后肺栓塞也与坐月子的饮食相关。很多人坐月子,大量食用鸡蛋、肉等高蛋白食品,觉得会下奶,其实这也会增加患病风险。产后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适当摄入清淡食物,多吃蔬菜。
网约专享
网约四维彩超
享受100元优惠减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