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正在进一步向线上倾斜,一个最为直观的证据就是:当社销总额以10.7%的速率增长的同时,网购增速已经达到了其3倍!
全国网购消费者疯狂的剁手热情以及“吃土”的决心,着实成为了我国电子商务让世界艳羡的强力后盾,然而,在便捷背后,消费者们又面临着兼具传统购物的质量担忧,与网购带来的真假难辨、配送过程伤神等等一些列问题。
热衷网购的你,是否在2015年“捡了便宜”却上了当?
以为买了便宜货?可能只是中了障眼法!
说到购物,大部分人最关心的,莫过于价格够不够便宜,最好不过物美价廉,便堪称“完美”;而大促,自然成为了消费者趋之若鹜的不二选择。可是精明如你,是否想过网购狂欢节是真的拱手送实惠,还是迎合你的心理演了一场似降非降的独角戏?
星图数据持续监测线上商品价格发现,在监控的600+万商品中,大促前提前涨价的商品并非凤毛麟角,而不同的平台在大促前的调价策略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以最具代表性的双十一为例,选取3组不同类型的平台进行分析发现,在双十一大促即将到来之际,综合性电商平台价格上涨的商品数量集中在13%-30%之间,意味着包括主场天猫在内的综合电商,至少13%的商品调高价格,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减价促销潮,通过“先涨后降”的小算盘,一些商品赚足了眼球和利润。
这一情况在母婴垂直电商平台上则稍显抑制。星图数据监测主流母婴垂直电商发现,虽然主流母婴垂直电商平台在大促前均对一些商品进行了价格上调,但不同平台之间差异稍大,涨价商品占比最多的国际妈咪,相较占比最少的速普母婴,百分比高出了12倍之多,在国际妈咪上网购的消费者,怕是没占到多少便宜。
化妆品售卖上最具知名度的聚美优品和乐蜂网,双十一大促前期同样都调高了部分商品的价格,但两家平台对涨价的运用却差异明显,大幅涨价的,看来手头着实紧……只是这般对待消费者,前方还能是康庄大道么?
那些在双十一冲着低价去的网购达人们,不知你是参透机关还是惨中暗箭了呢?
网上购物很伤心?消费者声音揪出问题所在!
针对2015年线上销售情况,星图数据整理出3亿条评论,并筛选出其中与产品及服务等相关的有效评论6800万条,据此进一步分析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最为困扰的问题。

总体而言,网购人群对于商品本身的抱怨多于对服务的不满:数据显示,商品问题的差评率为2.0%,是服务问题的差评率的20倍。
在具体的问题上,服务方面的消费者抱怨最集中地指向快递慢(9.5%)、快递有破损(5.3%),而对快递员的不满则相对平和许多,在与送货小哥接触时,比起自己取货,消费者更加受不了快递员态度不好;而“态度差”同样成为售后和客服最惹恼消费者的因素,所谓“和气生财”,果然是提炼出的智慧。

无法直面商品,致使假货问题成为网购消费者避不开躲不掉的痛,在此次统计当中,“假货”成为商品问题中举足轻重的吐槽点,其占比仅仅低于“质量差”,仍然是悬在消费者心头的利刃。虚假商品,仍然在隔着虚拟空间,给消费者造成真实的利益损害。
质量之外,最为销售者所诟病的便是包装问题,一方面是商家的大意,一方面是物流的暴力,使得消费者到手的商品包装不尽如人意,购物体验也随之大打折扣。
品类众多问题纷繁,面膜过敏伤“面子”
在购买具体的商品时,不同的品类是如何让消费者“痛心疾首”的?星图数据经过大量的自然语言处理,得到网购热门品类槽点TOP3。

生活头号必须品“手机”,最令消费者头疼的问题是“电池不给力”,想想电池扩容速度远远低于屏幕扩张、摄像头升级等等等等的速度,想让消费者不吐槽都难得很。
妹纸们最爱的护肤品当中,以洗面奶和面膜为首的清洁保养产品,最大的问题聚焦于——引发过敏,脸出了问题,妹子们怕是万万不能忍。
而避孕套……如果买到的是破损产品而使用者又恰恰没有发现的话……问题会比较复杂。
那些贴近我们生活的品牌黑榜
购买那些最容易与我们亲密接触的商品时,消费者难免会在品牌的选择上纠结彷徨,在星图数据此次的统计分析当中,一些品牌成为了网购消费者投诉热点的众矢之的。当然,差评率最高并不直接等同于品牌或商品不好,但此次上榜,起码可以为品牌以及消费者敲响一次警钟。

彩蛋:想买装X家用两不误的SUV,选择这些品牌要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