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零售业不景气之时,有零售商赶紧调整策略,为下一步的发展部署。
在零售寒冬下,奢侈品率先披甲上阵,可惜无功而还。美国奢侈品品牌Coach不敌零售寒冬,今年8月率先提早退租中环旗舰店,LVMH和GUCCI等国际名牌亦相继表明,若不获业主减租便只有关店。
要求业主减租,似乎远水不能救近火,产品“劈价”来得更为直接有效。普拉达旗下Prada和Miu Miu品牌大幅减价低至五折,Burberry亦加入降价阵营。
现今,零售业的经营难以单一业务发围,例如CEC国际旗下卖零食起家的759阿信屋,近年先后引入个人护理用品及化妆品、粮油杂货及急冻食品,还进军餐饮业务,开设云吞麵店、茶餐厅、麵包工房等,总要在“薄利多销”经营原则的大前提下,扩展业务板块。
虽然香港零售业处于冰封期,但亦有不少品牌无惧淡风,逆市在香港扩张业务。拥有LANEIGE、雪花秀等品牌的韩国护肤品集团AMORE PACIFIC继续增聘人手,抢佔香港的护肤品市场。
谢瑞麟执行董事兼副主席伍绮琴表示,香港的零售市场有一定的独特性,是国际品牌的集中地。“内地访港自由行减少,并不代表本地消费未能弥补。”她认为,自从2003年放宽访港自由行后,零售市道开始出现倾斜,集中做自由行的生意,“物极必反,怎可能有永达的高峰”,因此零售业更需要作两手准备,适时转身,才能走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