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联合利华、宝洁、高露洁等国际日化巨头相继公布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其市场表现集体陷入低迷。其中,联合利华三季度营收增幅创下近五年新低;宝洁第三财季实现净利润19.9亿美元,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1%。外资日化巨头为何集体陷入低迷?各公司在自己的对外报告中多将原因归结于市场大环境的放缓,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中原因则要复杂许多。
NO.2、前9月收金近42亿 上海家化押宝六神佰草集(中国经济网)

上海家化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41.68亿元,同比增长16.47%;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7.28亿元,同比增长16.90%,折合每股收益为1.08元,公司业绩实现稳健增长。据上海家化方面介绍,公司未来重点打造六神及佰草集两大超级品牌。
NO.3、购化妆品“毁容”又被骗钱 都是电视购物广告惹的祸(闽南网)

昨日,福建漳州市民张女士拨打95060,说自己轻信电视购物广告,买了套化妆品,导致皮肤过敏还损失了近800块钱。今年9月初,张女士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化妆品购物广告,使用一个月后,张女士的脸颊过敏红肿。她再联系对方客服要求退款时,但对方怎么也联系不上了。
NO.4、为整治化妆品质量 湖北襄阳2月下达整改书279份(襄阳日报)

昨日,记者从襄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8月中旬以来,该局集中对全市440多家美容美体单位进行化妆品质量专项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79份。此次专项检查中, 执法人员发现,60多家化妆品经营企业没有按规定收集、留存化妆品供货方的合法资质,80多家经营单位不能提供有效票据。
NO.5、代购搅局,产品真假难辨(消费日报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加剧,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投身于代购事业。曾有报道称,目前80%的代购产品均为假货。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没有售后保障,即便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也很难得到应有的赔偿。即便有的商家声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国外购物小票和出进口海关凭证,其背后却也黑幕重重。
NO.6、首部《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试行稿)》颁布(三湘都市报)

近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举办了中国首部《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试行稿)》媒体发布会上,首部《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试行稿)》正式颁布。据了解,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将通过边评估、边完善、边推行的方式实施该《标准》,今年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7个省(市)17家医疗机构开展首轮评估工作。
NO.7、阿里抢注“双十一”商标遭抨击 电商上演商标大战(解放日报)

昨天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注册了“双十一”商标,不允许其他电商在广告中出现相关字眼。这一消息传出后,不少电商及时更改了原先的“双十一”广告,并发文批评阿里“垄断”。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阿里的这一行为并不会影响今年“双十一”多方逐鹿的市场格局,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NO.8、【副刊】“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马尔克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