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淑女美业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少文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目前来看,儿童洗护是个热点品类,潜力巨大。日化圈内不少同仁早已按捺不住踏足儿童洗护领域,渴望分得一杯羹。然而,儿童洗护产品主要是在商超及流通渠道售卖,想要在这两个渠道抢占份额,却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对于儿童洗护这个品类,陈少文虽然十分看好,但是目前还是处于观望的状态。
正如陈少文所言,想到儿童洗护领域掘金,没有两把刷子怎么行?儿童洗护掘金族还是需要来一些新玩法。
剑走偏锋从强生口中夺食
《2013-2017年中国婴幼儿洗护用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将近1500万左右的新生儿出生,其中8-36个月龄的婴幼儿约为4500万,0-6岁的婴幼儿达1.2亿,14岁的儿童超过2.2亿,占据全国人口16.6%。
这些数据表示,儿童群体的绝对数量仍然颇为庞大。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落实,中国的儿童出生率势必会上升,这一形势必然会使婴幼儿用品市场成为目前乃至以后发展潜力巨大、收益丰厚的一个产业。
蛋糕尽管很诱人,但是想从强生等外资巨头那里虎口夺食,多少显得有点痴人说梦?本土品牌在各方面与国际品牌有差距的情况下,若只是靠着玩些雕虫小技,似乎有点很傻很天真了。
从蓝猫到机器猫,从HOLLEKITTY到SNOOPY,从喜羊羊到灰太狼,几乎所有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儿童动画片的热点主角,无一不是本土儿童洗护用品包装上的热门形象,这可能是国内儿童洗护产品惯用的招数。然而,尽管本土品牌的集体卖萌策略很可爱。但是为什么会在名字没特色、包装也没特色的强生面前,集体败下阵呢?
日化营销咨询机构亚洲远智PHPC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谷俊在接受《洗涤化妆品周报》 记者采访时大致表达了这样的几个意思:本土儿童洗护品牌钱少、不舍得花、花的少、花完了借不来、借来了自己做不了主。因此缺乏资金实力的本土品牌在强生这样的“土豪”面前也只能败下阵了。
事实上,日化圈屌丝逆袭的例子并不少,或许缺乏资金投入只是本土儿童洗护品牌落败强生的原因之一。在缺乏足够资金的情况下,本土品牌名字和包装形象上完全可以与外资品牌区隔开来,剑走偏锋不失为一种良策。
仔细想一想,本土儿童洗护品牌陷入了卡通的汪洋大海,取个卡通名字、弄个卡通包装还真是件没啥技术含量的事。
山东临沂圣骐日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振表示:公司的儿童洗护产品主要是依靠老客户在卖。当时,儿童洗护产品的包装请了专业的设计师设计,公司花了十几万让设计师帮其设计了产品的包装,虽然是比较普通的卡通设计,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一些个性的包装设计,老客户未必接受得了。苏振甚至向《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举例,强生的包装也很简单、普通。他进一步表示,虽然卡通图案的包装无法凸显差异化,但是也只能以此迎合老客户。尽管难以从强生口中夺食,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苏振的回答显得很无奈。
汕头市澄海区新大化妆品厂总经理蔡汉先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厂里专业生产“小灵当”儿童系列,包装上卡通图案比较多,并没有什么十分个性的产品包装。当《洗涤化妆品周报》问到是否考虑剑走偏锋从包装上体现产品的与众不同时,蔡汉先表示:虽然个性包装想法不错,但是这种尝试一时半会儿还是有点接受不了,目前还是习惯按老方法来做儿童洗护产品。毕竟卡通图案包装相对比较保险一些。蔡汉先颇为担心个性的包装,家长们未必买单。
古诗包装击中家长心坎
“个性”、“专用”是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人们对所需物品和服务的必然要求。如何进行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繁杂的品类中“鹤立鸡群”?这或许是儿童洗护品牌商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常常思考的问题。俗话说有问题,就有解决办法。
众所周知,儿童家长是儿童洗护产品的主要购买者。家长的选择直接影响儿童洗护品牌的市场份额。因此,儿童洗护品牌可以抓住家长的心理,投家长之所好,来提升儿童洗护品牌销量。
大部分的家长都比较关注儿童的教育与学习,然而,大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使家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跟儿童进行交流。多数交流都是即兴的。儿童洗护用品可以从包装上进行改造,采用一种植入式营销的包装方法,使父母与儿童之间达成互动。儿童洗护企业完全可以生产一些包装上印有古诗的儿童洗护产品,可以帮助家长在为儿童洗澡时,即兴帮助儿童学习。同时儿童洗护陈列区,陈列印有古诗的儿童洗护用品,也有效的形成了产品差异化。另外,家长们在购买下一瓶产品时,也会想要赋予教育意义,企业不同的古诗包装正好派上用场,还能有效提高二次购买率。总的来说,国内古诗包装的儿童洗护用品极为鲜见,此种方法不失为儿童洗护企业拓展市场的一种新思路。
儿童洗护品牌要想赢得更多消费者欢心,是时候用一些新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