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由冯建军主持的峰会上,上述大咖们投票给出了2014年化妆品零售最为普遍又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分别是如何加强团队信念和决心、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线上线下O2O模式、如何建立员工薪酬体系。而综合2013年该峰会的投票结果,TOP榜单上的十大问题是:激励机制、团队管理、专业培训、人才复制体系、后台建设、薪酬设计、绩效考核、标准化体系建设、企业文化、系统复制。大店在担忧着什么?以上就是答案!
然而,对于那些离排行榜遥遥不可及、但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收成不错的专营店来说,他们怕什么?
只上不下,还算滋润
欧阳中,江西会昌县欧阳日华的老板,从20㎡小店发家到如今有三家乡镇店、两家县城店。究竟“老板”这一头衔前该放个“大”还是“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当地应该算是比较大的店了。”据了解,在欧阳中进入化妆品市场前,当地早已有好几家店在抢市场。然而,他却是一块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先行者们或沦为无名小辈、或落魄退场,但欧阳中却在不断扩大连锁店面积、不断扩展产品品类。
他称,“去年我们开了一个很大的店,200多平米,是我最大的店。”当地开发商将一荒废的学校用地改建为步行街,并引入了大型超市等业态,欧阳中的大店就在该商圈内。要知道,以往他的店多为五六十平米。最早的那家县城店曾是彼时最好的地段,但时至今日却沦为相对落后的赣南老区。这么看来,欧阳中这一回真要发力了。
差点忘了要介绍下他店里的品牌。欧莱雅、ZA、珀莱雅、美肤宝、卡姿兰、相宜本草、美即、百雀羚等等,这些被他说成是“杂七杂八”、“一般”的品牌都有。要解释的一点是,欧莱雅、ZA等名品的整个销售占比不足5%。对此,欧阳中的解释是,“在我们这个小县城里,比较大的名品(特指国际名品)反而不如那些经常在电视上打广告的(本土)品牌。”而他自己,也懒得去推这些品牌。原因在于,国际名品六、七点的折扣还要再打折才能吸引消费者;而国内的品牌“基本上都是五折过来的,”算上其他的政策优惠差不多四点几折。且,国际名品少有促销活动,撑死了也就是打一点折扣。而本土的大品牌们则不同。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4年欧阳日华最大的增幅在彩妆和面膜两块。彩妆以卡姿兰为例,今年单这一品牌就做出了二十多万的业绩,相对往年的5—8万翻了不少。美肤宝、雅丽洁、美即、草舍名院、百雀羚、相宜本草、西藏红花等等面膜品牌,也拿下了二三十万。另外,美肤宝、珀莱雅等护肤品相比去年实现了三倍的增长。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事情,“现在好的品牌都在往我这边移。”他介绍,会昌县城的资生堂品牌就曾差点落在他的手里。但盛邀之下欧阳中看到的是,“做这个牌子一年的投资差不多要四五万,一年下来利息都赚不到。”不仅如此,当地自然堂的代理商也曾找过欧阳中。但鉴于现在的自然堂网点老板是自己要好的朋友,欧阳中也婉言谢绝了。他就用了一句话带过,“我总不能抢朋友的生意。”另外,目前在他店内销售状况挺不错的珀莱雅,实际原来也不是自家的娃,“他们(代理商)主动找到我,把原来那一家给撤掉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讲明一点:在江西会昌县,欧阳中绝对算得上一个大老板。
不大不小,纠结啥?
尽管在会昌当地,欧阳中无可厚非地是个“地头蛇”,但对比文章开头那一摞摞的中榜姓名,差距还是有,甚至可能不止一点点。当他们都在纠结着激励机制、团队管理、专业培训、人才复制体系、后台建设、薪酬设计、绩效考核、标准化体系建设、企业文化、系统复制等等问题时,欧阳中又在烦恼着什么?
是大家伙常挂在嘴边的房租、人工成本?在山西某经销商会议上,作为主讲嘉宾的冯建军给出了三个结论。结论一,2012年平均年铺租的增长水平约为15%;结论二,2012年平均年平均年人工工资的增长水平约为10%;结论三,2013年同店的年销售增长水平如何提升25%?如此看来,这两个变量确实不得不烦!然而,在欧阳中这儿,简直都不需要皱一下眉头。就拿去年他开出的那个200多平米的大店来说,尽管是在新开发的步行街内,但每平米租金才80多块,“大店一天的营业额有三千多就不会亏本。”再论人员工资,欧阳中直言:“我的工资都算是当地比较高的了。”以服装、超市导购为参照,一般工资大概在1500块左右。而欧阳日化保底工资1500元,正常状态下导购都能拿到1700—2000块的收入,甚至于3000元工资都有可能。他告诉记者,曾经就有某化妆品店员工接连“跳槽”到他这儿的状况,“她们的待遇1200—1500元,我们的话还是能够多拿一点的。”
2013年曾就“库存”这一话题采访欧阳中时,他透露,当年的生意并不尽人意,“都是在消化去年的库存。”他估摸着,大概有30万以上的货都压在了仓库里头。这似乎也该是他愁的一点。但他解释道,“如果我这里是往年的天气,进的货一般都可以消化。”而2013年,江西的冬天并不冷也没有霜,还经常性地下雨,致使膏霜库存积压严重。但当记者再一次问及该问题时,欧阳中颇为淡定地说:“跟去年比,今年还可以。”这一点,似乎也可以排除。
究竟像欧阳中这类不大不小的店,到底怕什么?他给了记者两个答案:网购及渠道下沉。看到这里,或许不少大佬们要笑了,甚至不屑地讲一句:“还在担心这个?”确实,当TOP零售商们开始考虑甚至已经尝试线上线下O2O时,再谈网购有点贻笑大方。再说这渠道下沉,也都已经是下沉了好久的事情。然而,在江西会昌乃至周边县市,这二厮着实是问题。
我们的问题是……
还不用说前些日子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商在全国范围内风风火火掀起的刷墙运动,就拿会昌来说,仅申通快递每天的送货量都有近800件,整个快递单起码在3000份以上。且有十余个快递、物流单位,没日没夜地在这个40多万人口的小县城里跑。在欧阳中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网购族。他向记者介绍,前几天碰上的一个朋友就在网上买了一瓶玉兰油产品,96元买一送一还包邮。
而在他的欧阳日化里,这样一瓶玉兰油产品怎么地也得110块,“进价都要80多。”但没办法,外行人看的就是热闹和便宜。即便欧阳中如何分析解释,对方依然没觉得上了当、受了骗。欧阳中对记者表示,当地人的品牌意识并不强,还可以说是比较低的。当然,也会有品牌意识相对较好的高端消费者。然而,这样的“肥肉”们又看不上县城这小小的一个背柜。更多的,她们选择去市区专柜购买。就有这么个例子。之前有提到,资生堂品牌曾找过欧阳中,希望将其作为网点。然而现如今,县城里的资生堂专柜几乎都在亏本状态,都面临着撤柜的境地。原因就在于,大家伙要么网购、要么从外地带回、要么跑市里头买,县城这小庙里的佛不灵。
再来说说这周边的化妆品店。据欧阳中回忆,同行们平日聚一起感叹最多的就是“生意难做”。他听闻,在中国最大地级市赣州周边,就有了四家屈臣氏。被迫跟屈臣氏抢市场,这对当地化妆品店的冲击实在不了。早在去年,说起屈臣氏下沉到二三线城市,欧阳中给记者的回答是,“屈臣氏对于一款产品不能实现立刻降价,但专营店在自己的店内就能够更为迅速地调整价格。”彼时,他的观点是地方化妆品店相较更为灵活。然而,这一回再聊到屈臣氏,欧阳中坦言:“我们这里肯定没有屈臣氏。如果有的话,那我们也很麻烦。”不仅如此,赣州这一块地还入了娇兰佳人的眼,也成为其抢夺的市场之一。另外,在距离会昌不远的瑞金,迎来了第一家焕彩。他告诉记者,因该店与雅丽洁的个中关系,故同样享受着不少名品的优惠政策,“它的折扣太低了。”举例说来,在欧阳日化美宝莲平常的进货为7.5折,然而焕彩却能够直接以7.5折的价格作为零售价,自然堂等品牌可以做到直接五折零售。“我们一般拿货不多的那些名品,他们(焕彩)就以拿货的折扣来卖。”欧阳中称,今后怕的不止屈臣氏,像屈臣氏、焕彩等本土连锁店,也是他们这一类店最害怕的。
不论是电商还是渠道下沉,这些都算得上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然而于欧阳中而言,最大的压力来自哪儿?--资金压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盘下步行街200㎡的店铺外,欧阳中还在改区域买下一逾60㎡的铺面。但由于位置相对不佳且面积太小,最终只能转租他人。而那个让他颇有些期望的200㎡的大店,耗费了他100多万的资金。“好多钱都是银行的、私人的,我们的压力就是利息。”但又让他有些郁闷的是,从去年就开始说起的步行街,直到记者采访时还仍然处在装修阶段,“应该在元旦前可以开张了。”这也就拖着欧阳中的大店迟迟不能进入营业状况。虽然在他眼里,自己并没有多少的损失。但在记者看来,投进去的那100万资金就这样被白白地困住了一年,至今还未能流动。欧阳中的资金压力,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小店怕什么?当然是怕死!怕还没来得及考虑如何赚更多钱养活一帮人,就被一个巴掌给拍死。当众人都在吹捧中岛、品类、坪效时,小店甚至都没办法给自己的店摆上个中岛柜或者做一次店面升级。大店怕什么?怕这些听起来就高大上的加强团队信念和决心、线上线下O2O、建立员工薪酬体系。而这些,也正是目前上至厂家、中到代理、下到零售谈论最多的话题。然而,不上不下的店,怕什么?它们活下来了,但又并非活得那么土豪。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构成了中国化妆品零售的主体部分。因为,毕竟能上排行榜的,也就只有那么近百家。像此类不大不小的店在怕着什么,不该予以关注和分析?私以为,此言差矣!
其实,不大不小的店,怕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