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费品供应商宝洁宣布,将会把旗下的品牌缩减一半以上。公司将剥离或者是退出90到100个规模较小的品牌,它们的年销售额基本都在1亿美元以下。长久以来,宝洁的“多元化”发展一直为业界所津津乐道。令人唏嘘的是,如今,多元化的产物已经成为令宝洁“头疼的孩子”。
佳洁士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企业在同样一个品牌上延伸出来越来越多的商品,不但不能增加市场份额,还起了相反的效果。
诞生于1995年的佳洁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含氟牙膏品牌,那时的牙膏品牌很简单,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新出现的含氟佳洁士被美国牙齿学会赞扬具有有效防御龋齿的优点,威胁到当时牙膏市场的龙头老大高露洁的地位。含氟成了一个大卖点,佳洁士因此在竞争对手中打败了对手高露洁。
20世纪80年代之后,消费者忽然发现有各种各样的牙膏品牌可以选择,佳洁士推出的越来越多的新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85年推出的抑制牙结石牙膏。看到佳洁士又推出新产品了,高露洁迅速出手,推出自己的高露洁全效牙膏,它含氟,抑制牙结石,保护牙龈,即一种产品完成所有产品的保护功能。此产品一经推出大获成功,高露洁重新成为市场上的龙头老大,并开始抢夺佳洁士的市场份额。
当佳洁士只有一种产品时,它的市场份额超过50%;而当佳洁士有38种产品时,份额下降到了36%,出现了50种佳洁士之后,市场份额变成了25%,落在了高露洁后面。选择越多,消费者的困惑越多,结果佳洁士为此丢了市场。
强势品牌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金霸王电池(Duracell)耐力持久,沃尔沃(Volvo)汽车安全牢固。但是,如果品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个性失调症,那么即便是主导品牌,也会逐渐丧失影响力。
企业产品的大而全,势必分割了品牌的价值,有时甚至造成的企业品牌价值核心的模糊,使企业品牌丧失了自有的特征。现在的家电品牌中,美的是一个全面进入的企业,但其小家电的状况让人甚忧。其实,如果所有的企业都生产同一种产品,那只能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用不同的品牌去销售相同的产品,而这在中国品牌的现状中是尤为突出的。从彩电到冰箱,到空调,再细到饮水机,电饭煲等,不一而论,这些都是在一定程度上由过度运作带来的不良后果。
回顾一下云峰酒业当年小糊涂仙酒单一品种市场突围的情景,我们应当可以认识到,企业的成功并不一定非要在所有的产品线上取得胜利,并不一定非要全线运作。
曾经不断发起收购,成功筑造一个全球最鼎盛快消品帝国的宝洁,已经正式甩开膀子在瘦身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
当下,宝洁已经宣布计划通过简化公司业务来加速销售业绩的增长,将剥离或退出90-100个规模较小的品牌。目前,宝洁总部尚未公布如何集中发展全球核心品牌的最终计划”,但有分析师预测洗衣品牌Fab 和Trojan、剃须品牌Perma Sharp 、头发护理品牌Fekkai 将被出售,而汰渍、帮宝适、佳洁士、吉列则属于集团将会聚焦的核心品牌。宝洁CEO雷富礼表示,核心品牌过去三年为集团贡献了90%的收入和95%的盈利。
宝洁的“品牌分裂症”治疗已经开启,其他品牌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