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研普华的调查数据,全球香水市场是一个价值近4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32亿元)的产业,每年至少有300多种新品上市。而占全球人口20%的中国目前仅占全球香水销售额的1.5%,但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各个产业开拓的主要潜力市场,中国消费者甚至成为众多奢侈品的购买主力军,因此中国市场一直被看好。这种上升的趋势从中国美容博览会上也可窥见一斑,在第十九届中国美容博览会上,香水品类的展位面积与参展品牌都有所增加。
虽然中国香水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本土品牌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目前中国香水市场来看,国际品牌尤其是大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各大媒体及权威机构所推的十大香水品牌排行榜,虽排序略有差别,但无一不是国际大品牌,如香奈儿、兰蔻、迪奥等。就香水单品而言,香奈儿N°5香水很长一段时间稳坐世界销售冠军宝座,迪奥的真我香水销量曾一度登顶,娇兰小黑裙香水的销量也一直名列前茅。一线城市的大型商场可说完全是国外进口品牌的地盘,国际品牌占领城市高端的消费人群。
面对这样的局面,起步较晚的本土香水品牌到底如何才能赢得市场发展呢?在小编看来,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做好品牌定位
国际香水品牌占据了目前中国高端香水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且高端形象深入人心,本土品牌要从中分羹可谓艰难。事实上,中国香水消费的潜力在中端市场,本土品牌需做好品牌定位,着力中端市场。不过,将市场定位为中端并不意味着品牌形象也相应降低。
2.打破国外香型的障碍
欧美品牌的香水普遍非常浓郁,对体味的遮盖力强,充满性感的吸引力。而中国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比较适合轻盈而简单的清淡香型,女性偏爱花香型,男性则偏好更清新的香味。因此对于本土香水品牌来说,需要打破国外香型的障碍,使产品香型与包装逐渐趋于年轻化,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将香水表现形式和主流文化充分结合。
3.提升香水瓶的设计
包装的重要性在业界早已被公认,人们尤其女性会因为设计特别的香水瓶而购买香水。国外香水品牌在香水瓶设计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他们往往会运用最新的设计理念,采用最新的制作工艺,由最顶级的设计师设计,艺术性十足。这些各具特色的香水瓶造型展现了品牌的理念,更提升了香水及品牌的价值。本土品牌目前在香水瓶设计方面比较薄弱,大多模仿外国大牌造型,从而模糊了人们对该品牌的认知。
4.引导购买习惯
在中国,购买香水大多是为了送给朋友或情人,自己使用的消费者仅占30%左右。其中旺季只有一个,即一年一次的情人节,约占全年销售的30%。在国外,每年的圣诞季及五六月份的母亲节与父亲节都是香水销售旺季。因此,创造新的购买契机,提高消费者的自购率是香水品牌要花心思的地方,也是推动香水市场成长的重要因素。
5.创新的推广模式
在国外要让一款新香水大卖,化妆品公司可能需要为它投入1000万至2000万美元,这些钱被用来雇用一个调香大师,聘请一个明星或名人作为代言,之后公司要为这款新香水炮制一个带异国情调的背景故事,随即开始广告和促销的狂轰滥炸。这样一种商业利益驱动着社会名流和香水工业完美结合的推广方式如何行之有效的复制到中国市场,或另辟蹊径演绎出新的品牌推广模式值得本土品牌思考。
6.拓展销售渠道
在中国,香水产品的传统主销通路是一级城市的商场百货店。如今,许多化妆品专营店开始“转战”品类,香水已成为这些专营店进货的化妆品品类之一。很难在一线城市商场百货店上架的本土品牌,可将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的专营店,与国际大品牌相比,本土品牌在专营店方面更占优势,比如圣美伦、巴黎贝丽丝香水等品牌这两年在专营店渠道方面都大有收获。此外,也可充分利用如今的互联网,拓展新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