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护士、美加净、熊猫、活力等本土日化品牌遭遇“豪门梦魇”之后,丁家宜也步入后尘。据相关消息报道,近日,作为全球最大香水公司和化妆品巨头科蒂表示将停止在中国出售丁家宜护肤系列产品,将把目标放在其他品牌发展上。此后再有本土品牌与外资巨头“联姻”,多少都同样引人担忧。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担忧其实有些盲目,本土品牌的发展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外资品牌注资本土品牌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本土品牌的运营需要更加本土化的经验,在这一点上,外资品牌或许应该更多考虑保全本土基因的核心竞争力。
丁家宜确认退市
据媒体报道称,一封科蒂中国CEOAnitaYang给中国全体员工的邮件泄出,在邮件中Yang明确表示,科蒂集团已经决定改变科蒂大众化妆品在中国的经营模式,当日晚些时候将与利丰集团签署一个经销协议,今后利丰集团将代表科蒂在中国销售其核心大众化妆品牌,但其中不包含丁家宜。也就是说,科蒂将停止继续销售丁家宜。
随即,科蒂集团的官方网站也出现一则英文声明称科蒂将停止丁家宜品牌的销售,以专注于其他更国际化的品牌的开发。科蒂全球CEOMicheleScannavini在声明中表示,科蒂希望通过与利丰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快科蒂的一系列国际品牌在大众渠道的扩张。从下个月起,科蒂将通过利丰集团在中国代销部分品牌,包括阿迪达斯、芮谜(Rimmel)和花花公子等。
丁家宜方面也向媒体确认了这一消息,表示丁家宜品牌旗下所有产品将在中国市场停售,产品下架工作将在最近几个月内完成,但对于相应的企业内部调整则未透露更多信息。记者走访广州市场发现,目前丁家宜产品在部分超市仍有销售,但产品不是很丰富,且早已开始促销。
本土品牌需要资本支持
随着丁家宜的退市,本土品牌被收购后的命运再度引发业内关注。在不少人看来,丁家宜不幸步小护士的后尘,成为又一个被外资品牌收购之后走向消失的本土日化品牌。
此前,美加净、熊猫、活力28、大宝等大批中国日化品牌也都曾经寄希望于与跨国公司联姻后实现快速成长,甚至借此打开国际市场,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梦碎“豪门”。也正因为如此,今年在日化领域的收购案都引人产生同样的担忧,比如强生收购嗳呵,欧莱雅收购美即,LVMH集团投资丸美,都让部分业内人士担心它们同样步入“豪门梦魇”。
但在日化行业业内人士看来,一概而论的“豪门梦魇”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大宝、羽西被收购后的市场表现就越来越好。”日化行业专家吴志刚说,“没有哪个公司在做出收购决策的时候会拿钱开玩笑,有些说法说外企收购本土品牌就是为了把它‘做死’,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而在日化营销专家冯建军看来,丁家宜和小护士等其他品牌的情况还有所不同,小护士是“自生自灭”,而科蒂则是想做好丁家宜的,在渠道、销量和规模方面都投入很多,只是回天乏力。
这么多本土品牌被收购后遭遇失败的案例,它们败在哪里?吴志刚认为,一方面,本土品牌在出售的时候就掩盖了自身的很多问题,直到被收购后爆发出来,而国际品牌一心想借收购来占领中国市场,对风险掉以轻心;另一方面,从过往经验来看,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发展路径是截然不同,国际品牌有能力收购本土品牌,却未必有能力运营好。
更有分析人士指出,总的来说,本土品牌被国际品牌收购,本来并不是一件坏事。据公开数据,目前我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数量已超过5000家,中小型企业的占比超过90%,但市场份额不到20%。我国化妆品市场已进入产品过剩时代,中小型化妆品品牌要脱颖而出,必须进行持续的广告投入、产品研发,而这都需要有资本支撑。事实上,资本已成为本土日化企业能否“熬出头”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嗳呵、美即、丸美等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
“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国际资金注入本土品牌,但不介入本土品牌的管理运营太深,最大限度保持本土基因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可以取得更大成功。”吴志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