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B霜由原先不为人知的原始遮瑕霜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容产品这一历程,充分展现了创新是如何跨越地理界线的限制,而且说明了新概念要想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产品很可能需要几十年的发展。起初,BB霜由一家德国公司发明,用以保护,舒缓及帮助手术后皮肤再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曾在德国工作的韩国护士把BB霜样本带回了韩国,接着它们就被作为化妆品使用,通过口口相传而逐渐为人所知。
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BB霜在亚洲得到广泛普及。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BB霜成为了全日本最流行的美容产品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BB霜已经回到它的发源地欧洲,成为流行于女性消费者中的一种快速有效均匀肤色的化妆方式。
然而,正如当初由医疗产品演化为化妆品,此刻的遮瑕霜也正在被重新定义。BB霜在过去成功地适应了快速上妆,简便易用的化妆品流行趋势,让消费者调整肌肤颜色的同时滋润皮肤。而它新一代的继任者,被称为色彩调控(colorcontrol)面霜的CC霜,旨在保留这些优良特质的同时增强皮肤护理的功效及覆盖在皮肤上的性能。此外,CC霜据称比BB霜更清爽不油腻,不容易导致斑点,并提供了更强大的增白效果。
目前,CC霜主要在亚洲市场推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香奈儿今年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名为完美遮瑕(CompleteCorrection)的CC霜。不过,这种趋势可能将很快在全球范围内铺展开来,这种方式与其前辈BB霜的经历如出一辙。
跨越亚欧大陆的转变
BB霜发展前期在亚洲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它们能够让亚洲人的肤色显得更加均匀。因此,当BB霜回到欧洲(和美国)市场上的时候,不得不做出配方的修改,以便能够适应新的消费群的传统审美观念。这些产品的推出恰逢欧洲消费者对化妆品越来越渴望出皮肤表现更自然的趋势,所以人们开始使用BB霜代替粉底,因为粉底显然更加厚重而不自然。
新颖的美容产品一直吸引着媒体的关注,但媒体对BB/CC霜现象的报道面和近乎狂热的追捧是前所未有的。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它在2012年的增长率达到约30%,成为提高美国的“其他面部化妆品”类别当之无愧的功臣。这些“非正统”的美容产品自成一体,已经改变了全球的化妆品创新格局。它们同时结合了三个不同品类的主要优点--防晒,护肤和彩妆--这种集各个功能于一身的理念本身不是什么新鲜事,却是对市场上这种存在已久的趋势的全新诠释。
近年来许多品牌对产品采取的策略是更注重产品的整体性和多功能化。由于巴西和中国经济可能放缓,再加上对西欧经济的悲观预测,带动美容品牌对自己的配方不断进行独特的创新,为它们的产品寻找竞争优势。同时,为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要求,各品牌对推陈出新不遗余力。此外,谨慎的开支和快速的生活节奏增加了可以简化美容程序的多功能产品的普及,导致防晒,抗老化和粉底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超越了防护和遮盖等传统概念,上升到全方位增强皮肤和展现其健康外观的解决方案。
其实很多多效合一的产品早已在市场上出现,比如玉兰油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TotalEffect。但BB/CC霜在发达国家市场的出现,仍然集中反映了市场对提供了多种功能,方便易用,省时省力,经济实用的产品的一致青睐。虽然BB霜最初是从重视皮肤保养的亚太市场打开突破口,它们在西方市场所掀起的风暴则至少部分是由于目前东方审美观对西方消费的影响。这种趋势就类似于护肤品中的美白概念和头发及身体护理中的精油概念。此外,BB/CC霜的时尚形象和面向大众的价位也是它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BB霜亮化肌肤的能力会吸引人们重塑自己皮肤的外观的欲望,从而展现更年轻,更健康的面容。而CC霜的额外好处很可能会在欧洲得到消费者相当大的支持。随着人们工作时间延长,多功能的单个产品将有可能成为真正替代保湿霜,粉底,抗衰老霜,遮瑕膏,皮肤美白霜,防晒霜的化妆品,它将完全满足当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从某种程度而言,BB霜和CC霜就是终极的多功能化妆品。
市场的回答
那么CC霜能否延续前辈BB霜的辉煌呢?根据欧睿国际的报告,BB霜的大范围流行不仅将“其他面部化妆品”类别的增长提高了一倍,而且也衍生出了大量使用字母作为标签的产品线。目前已经涵盖遮瑕膏,唇彩等,甚至出现了发用BB霜,这无疑展示了双字母品名是如何成为每一个品牌争相追逐的代名词。然而,多功能性和BB(或CC等)标签的滥用可能会导致这些产品实际提供的功效显得越发模糊。这也可能造成对同一品牌内其他产品线的威胁,并在消费者当中造成进一步的混乱。此外,“BB霜”在眼部,面部,身体和头发护理产品上的滥用将最终毁掉其本身节省时间和金钱的初衷,其结果是使用和以前相同数量的产品,花费一样多的时间和金钱。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以双字母品名为卖点的产品的信誉可能会受损。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至少目前来看,多功能产品的兴起令某些类别的产品比其它产品受益更多。虽然BB/CC霜已经经历了强劲增长,但保湿面霜及防晒产品却增长疲软,同时抗衰老产品则几乎停滞不前,很可能这正是多功能产品在市场上过多的结果。如果我们关注一下彩妆品类,会发现粉底类产品也受益于多功能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面部化妆品的增长。新型的粉底增加了抗衰老及保湿的功效,质地更轻盈,并依靠更好的遮瑕效果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相比之下,有色润肤霜尽管也在迎合多功能的趋势,但现在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境地。因为虽然它在遮瑕、防晒和皮肤方面与BB/CC霜大同小异,但人气和认可度却远远比不上后者。
与此同时,集所有功能于一身的产品也是针对年轻的消费群体所能采取的一项营销策略,它为时间和经济都不宽裕的年轻一代提供一个折中的方案(因为很多高端品牌对此类产品的定价比它们的单一功能产品定价要低)。此外,许多多功能产品在销售时会被作为新产品推广,消费者都愿意去尝试,让首次购买更容易实现。因此,多功能性在当今化妆品市场上已然成为常态,而BB/CC霜风潮预计不仅会继续下去,更会进一步深入人心。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高端品牌都会继续争相追赶这一潮流。
然而尽管多功能的产品备受消费者追捧,学会强调产品的主要优势仍然是至关重要的。许多美容品牌通过皮肤类型或强调某个关键的功效对自己的产品线进一步细分,以向提供消费者提供具体的购物指导。例如,来自巴黎欧莱雅的神奇裸色CC霜系列,虽然本身由于“CC”标签显示了其作为多功能产品的特征,但通过针对不同的皮肤问题,如暗沉,发红和疲劳,力图从专业角度帮助消费者确定自己适合用哪些具体产品。由于这种趋势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多功能性”虽然在概念上相互矛盾,却很可能成为新的常态。因为当各个品牌争相拓宽产品线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创造出更多的特定用途或接触更广泛的消费群。
当启动一个BB霜或CC霜项目时,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学习护肤领导品牌的最新动向—它们最近如何修改了自己的经典配方,比如加入高浓度的紫外线吸收剂。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英国的BootsNO7品牌,它最近重新优化了配方以保证其护肤乳液提供SPF15的防晒指数,同时UVA防护达到了最高水平。如果你的项目包含了防晒指数,在考虑紫外吸收剂时,配方的构成、稳定性和美观性等方面的可能碰到的潜在问题就与这款配方碰到的挑战是几乎相同的。之前正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增长和消费者期望值的不断提高,日用UVA和UVB防晒产品启发了在BB/CC霜加入紫外线吸收剂的灵感!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配方表,并大量试验不同的乳化体系,你就能明白上述挑战该怎样解决。
总而言之,BB霜和CC霜毫无疑问将继续在全世界各地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因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减少她们日常的上妆时间,并寻求更自然的外表。可以期待未来在这个介于护肤和彩妆之间的新领域会出现更多令人兴奋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