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露华浓和卡尼尔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旗下大众品牌旁氏日前被指“自降身段”,且有退出中国市场的可能。据悉,旁氏的销售渠道正由专柜销售“降级”为货架销售,南都记者走访广州市内部分商场发现,一些商超的旁氏专柜已经在撤柜。
不过,联合利华北亚区副总裁曾锡文1月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旁氏不会退出市场,此次旁氏弃百货专柜渠道,是为了实施“更集中”策略,让旁氏专注于商超渠道。
旁氏将实施聚焦策略
在美国彩妆品牌露华浓和欧莱雅旗下品牌卡尼尔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之后,国内硕果仅存的几个定位大众市场的洋品牌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引人注目。日前,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旗下大众品牌旁氏的销售渠道正由专柜销售“降级”为货架销售,就被传出是该洋品牌退出中国市场的征兆。
记者注意到,对于外界对旁氏或将退出中国市场的猜测,联合利华方面已经给予了坚决的否认。
“旁氏本身就有商超渠道,不可能退出中国市场,旁氏的洗面奶要做该领域的领导品牌。我们了解到,近期之所以会有旁氏退出中国的说法,主要是由卡尼尔等品牌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引起。我们现在调整在中国的销售模式,旨在贯彻‘更集中’的策略,即集中到商超渠道,不再与百货商场渠道一起做。”曾锡文如是对南都记者说。
在其看来:“旁氏目前主打洗面奶,而旁氏洗面奶市占率在增加。”
不过,上述说法并未消除外界对联合利华之所以做出上述调整的担忧。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旁氏之所以“自降身段”,主要还是因为近年来旁氏营销和销售未达预期。以广告投放为例,近年来旁氏的广告投放即有收缩的迹象。
对此,曾锡文的回应是:“这要看跟谁比,不能拿旁氏与单护肤品公司去比,我们联合利华是多品牌、多品线投放,联合利华整体广告投放非常大。”
本土品牌崛起抢市场
据记者了解,旁氏在宣布聚焦“货架渠道”之前,其在华拥有了基础护肤系列、美白系列、抗衰老系列、防晒系列等多个系列产品。
不过,在经历了2005~2006年的销售景气期后,自1988年就进入中国的资深洋品牌旁氏近几年在华的销售并不理想。据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的说法,“旁氏目前每年销售额可能只有2亿~3亿元”。
事实上,出现衰退的外资大众化妆品品牌已不止旁氏一个。在此之前,欧莱雅已直接将销售欠佳的卡尼尔这一大众品牌撤出中国市场,露华浓更是宣布全面停止了其在华的业务。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品牌则一个个铆足了劲,在借大手笔的荧屏营销抢占原本被外资大众品牌占据的市场。
“我们注意到,虽然外资企业依然很强势,但我们在不少细分市场已经赶上甚至超越它们,洗衣液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相信化妆品领域,在大众品牌方面,本土品牌赶超外资品牌的日子也将会来临。”国内一家日化企业的相关负责人(索芙特)如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