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亚天天遭遇挫折,计划全面撤出北京。但迪亚天天所代表的小型超市、社区超市、折扣店却是当前中国整个零售业界最为看好的新兴业态。随着国内一二线城市大型超市卖场的饱和,其消费者已展露出对小型店铺的更多消费需求。
迪亚天天十年固步自封遭“退败”
在小型超市、社区超市纷纷被零售商加码发力,视为“零售业下一桶金”时,进入中国十年来都始终扎根社区的迪亚天天却遭遇了挫折。
1月8日,记者从迪亚天天上海总部获得证实,迪亚天天已计划全面撤出北京,退守上海市场。
新生:本土零售商发力小型社区店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近两年来,小型化、便利化社区超市在发展上顺风顺水。
实际上,再对比看看中国对手们的成长和创新,迪亚天天的退出就显露出必然性。
在迪亚天天看来,北京市场的社区超市难以平衡高租金和低价格的矛盾,实现盈利艰难。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近两年来,小型化、便利化社区超市在发展上顺风顺水,2013年第三季度,小型业态的便利店企业销售同比增长13.3%,是各个业态中增长最快的。
华润万家社区超市、百佳中小超市、永旺的食品超市美思佰乐、伊藤洋华堂的生鲜型食品超市、步步高的五全便利店、乐城微超等都加快了社区布局的步伐。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介绍,这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追求便利,尤其是80后、90后以及白领人士倾向便利化需求,中国家庭少子化、独子化、老龄化现象的加重;同时也由于大型超市扩张成本压力加大,一二线城市中心网点趋于饱和的倒逼。
与迪亚天天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其折扣店模式十年未变的固守以及门店升级改造的纸上谈兵相比,中国本土零售商在对小型社区店铺的探索上已小有斩获。
杨青松介绍,本土零售商对小型社区店铺的创新着重在三方面。“一是商品结构组合创新,着重增加生鲜食品、半加工食品及特色食品;二是经营结构盈利渠道创新,减少卖商品的面积,增加搭载服务的功能,并使门店服务多功能化,积极应用现代技术对超市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成本优化;三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创新,增加消费体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和营销在小型超市门店出现。”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目前中国的社区超市有1/3以上营业额来自生鲜食品,基地直采、农超对接等大型超市供应方式都进入到社区超市,甚至便利店也将城市生鲜和速食品作为主打商品,不仅聚客也会直接带来利润。
败局:迪亚天天十年“固步自封”
迪亚天天北京区表示,迪亚天天败在西班牙人的傲骄和固守。
2011年被法国家乐福集团“抛弃”的西班牙折扣店巨头迪亚天天,如今再被北京的消费者全面抛弃。
对此,迪亚天天上海总部给记者的发函表示,退出北京市场是迪亚天天全球集团做出的决策,并始于一年前开始陆续关闭北京门店,将拓展重心转移到上海市场。
迪亚天天走到这一步其实并不意外。从2013年4月开始,迪亚天天北京的个别门店开始做清货促销,显示关店迹象。
对于北京市场的退出,迪亚天天上海总部和北京区各执一词。前者给记者的说法是,北京零售市场文化的差异性、不成熟导致低价社区超市难以生存。迪亚天天北京区则表示,西班牙人从未俯下身来了解过中国市场现在的需求,结果只能是离中国消费者越来越远。
两年前,曾就迪亚天天“单飞”后的中国路艰难进行过深度分析(详见“遭弃”迪亚天天如何走好中国路)。当时的迪亚中国区总裁贝哲安曾放言,2013年迪亚天天在华门店网络将实现翻番,同时要开始进行全新的门店提升改造。
事实上,据迪亚天天北京市场部相关人士的介绍,迪亚天天北京市场由单一折扣店模式向生活馆的门店改造压根儿就未施行,所谓“面积扩大”不过是将此前门店腾出做外租的一部分区域收回自营。
另外众所周知的就是,迪亚天天能笑傲国际市场的两把“杀手锏”——价格杀手和品类杀手在中国被做成了“两把锈铁”,除了一些果品、蔬菜保持低价,一线日化、食品等畅销品牌品类价格完全与迪亚天天的折扣店模式不相符合,号称低价的果品、蔬菜数量少、质量欠佳。自有品牌方面,迪亚天天在欧洲市场超过50%的营收来自自有品牌,但在中国自有品牌仅贡献约10%,且其价格缺乏吸引力,自有品牌开发技术含量流于一般超市水平。
而自营尚且漏洞百出、难以为继,迪亚天天加盟体系的开放和松散就彻底导致了其在北京市场的覆水难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直言,迪亚天天为加速扩张,对加盟店缺乏门店管理和标准化推行,加盟门槛过低,导致权重过半的加盟体系彻底将迪亚天天形象“做烂”。
迪亚天天上海总部公关人员告诉记者,迪亚天天在上海的业务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市场份额和盈利模式。因此,全球集团在一年前就计划加强和巩固上海业务的拓展和投资。
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迪亚天天卷土重来的成功可能性将微乎其微。
而更多小型社区店开始深入社区提供多种居家服务,包括代收代缴各种费用、票务服务、快递业务、金融服务、网上购物自提点服务,开始扮演消费体验场所、交流中心、服务中心、生活方案解决中心等多种角色。比如在湖南长沙,步步高的“5全便利店”能让消费者日常所需的服务都得到解决。
在天津,津工超市第二代便利店已开始在社区超市、社区厨房、社区服务、社区物流和社区养老五合一方面着力,尤其通过盘活社区住房信托市场,释放门店周边居民的消费潜力,促进企业盈利的提升。
在湖北武汉,中百超市每日精算盘只做30个商品的重点推荐,集中优势资源对这些产品进行有计划推荐,在实现有效促销的同时,解决了促销队与企业综合毛利的冲击,这些有益的尝试,使武汉中百在常年促销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综合毛利率稳定在19%以上的成绩。
在安徽合肥,乐城社区超市对生鲜商品不断强化,打造生鲜区温度全年保持在22度一下的低温鲜菜市,推出“超市餐饮化”理念;在店入口辟出园艺区,出售品种繁多的商品;所有商品全部基地厂家直采,确保低价;推出依靠乐城乐采团队的现款直采,常年保持2000种特色零食的“大嘴零食城”。
在江苏常州,新合作常客隆在连锁超市开始智能社区生鲜直投项目,让小区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下单,社区提货等新的生鲜运营模式,通过门店租金、劳动力成本、电费水费的节约,大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广东,美宜佳则与支付宝钱包达成战略合作,旗下5000家便利全面开通支付宝钱包条码支付,让消费者结账时只需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让收银员刷一下条形码就可以完成付款,以新技术手段加强顾客的体验。
陈立平一直坚信,随着中国老龄化、少子化、独子化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及由此而来的消费结构的重大转型,未来数年中国的零售业版图势必会洗牌。
“中国零售业未来以深加工食品为主的,300平方米的小型食品超市将成为中国未来赢得消费者的主力业态,24小时便利店将进化成为一种全能零售业态并得到迅速发展。”陈立平如是说。陈立平一直坚信,消费结构的重大转型,未来数年中国的零售业版图势必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