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一位代理商朋友在微信上说:“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很高兴他没有用感叹号,要不他也显得有点“愤怒”了。
于是,我也从以愤怒、抱怨为名,借题发挥一下。
商超的“无良”,是一再被提及、被抱怨的话题,其压榨供应商、收费项目太多等“恶名”,甚至引得央视级媒体多次报道。有一点不可否认,商超自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尽可能多的在向供应商转移成本。但是,与此同时,这与任何其他行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互相博弈的关系一样,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即使背着此般名声,商超运营者本身却根本算不上暴利,拿业界翘楚沃尔玛来说,其2012财年的净利润率连6%都不到,只有5.9%。相信,其绝大部分的供应商的净利润都比高过它。
据某代理商透露,业界有一种说法,2003年可谓全国范围内的商超起步年,与专营店的短期房租合同不一样的是,商超场地的租期一般长达10年。2013年伊始,将迎来一波合同到期转租的高峰。如果说近年的房租是渐进式增长,那么,新合同很有可能就是一轮跳涨。
比如在西南重镇、天府之国的成都,年中即传言,位于春熙路的太平洋百货的物业租约即将到期,房东涨租2倍,从6000万变成1.2亿,太平洋春熙店将被迫黯然离开春熙路。
当然,这些新增的成本,商超经营者还是会与供应商一同分担。对于化妆品的商超渠道经营者而言,焦虑、愤怒、抱怨……之余,你准备好了吗?
如何来理解这一举动呢?果真是变相地提高收费和压榨吗?
马云曾说,在20世纪想要发财,只需要抓住一两个机遇即可。关于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前20年得到好处的人非常容易理解。同时,马云又说,在21世纪,你要想赚别人的钱,就得先帮别人赚钱。
试想,如果供应商被压死了,物美等同类还会有好结果吗?
物美当然不会承认,竞标不过是再一次“压榨”供应商的借口。那么,我们来看看物美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物美集团办公室主任、北京超市事业部副总经理乔红兵解释道,此次竞标改革,将在在确保透明公开的基础上进行,从最杂、最烂的品牌集中度差的品类开始,逐渐涉及到所有品类。一线品牌将会全部保留,而对一些中小单品的汰换率将达到20%。其目的是实现商品结构的优化,通过打破现在的竞争格局,减少中小经销商在商品供应结构的比例,从而引入更多的直供品牌商。招商中标后的促销服务费,将与厂家的经营单品数量及货架陈列位置成正比。
也许这是一个很美的借口,你觉得它冠冕堂皇,是披着狼皮的羊,但也不要被偏见冲昏了理性的头脑。
诚如乔红兵所言,当然最好,物美改革后的商品结构将更加合理,这将给改革后的成功进入者营造一个更好的商业环境,提升整个商超的竞争力,自然供应商本身也能受益其中。
当然,这确实是会对中小经销商不利,但是没有真功夫、没有硬模式,没有表现出值得投资的潜力,仅仅是“小”而已,这根本不是别人关照你的理由,市场经济没有同情的义务与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