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区域零售向全国型零售转变,并购整合加快!”
11月13日在成都召开的“2013中国零售领袖峰会”上,国内零售业巨头北京首商集团董事长于学忠如上表示。与此相呼应的,在当天的会议上,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陈有钢也指出,零售行业发展速度的放缓,恰恰可能帮助领袖零售企业获得变革增长和行业整合的机遇。
上述的两位大佬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整合。也就是说,未来零售渠道的发展趋势,跨区整合是其一。
具体到化妆品行业,过多的参与者与过低的集中度的化妆品渠道领域,也将向赢者通吃的“跨”时代迈进——要么跨区,要么成为跨区者的“炮灰”。
“跨”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将事业做大是因为野心,追求规模效应是为了利润,那么跨区经营是为了未来能更好地活着。为什么这么说?
简单总结起来十一个字:过多参与者、低市场集中度。从2000年以来,整个国内化妆品市场的销售增长率呈双位数,成为国内众多产业中的“成长冠军”。不过,与惊人增速相对应的是,在化妆品销售渠道特别是专营店渠道,行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拥有几十万日化经销商的化妆品渠道,其贡献的销售额还不到整个化妆品销售的三分之一,很明显这是一个参与者过多与市场集中度非常低的领域。
一个参与者众多而市场集中度偏低的领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领域将面临不断洗牌,诞生新的寡头,同时也预示着这个领域有很多做大做强的市场机会。因为在一个高市场集中度的领域,寡头垄断,市场机会很少。
少数人的“游戏”
很多在区域发展得不错的连锁企业,在跨区发展中却以失败告终。所以,这注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
可以说,跨区经营对于起点低、历史短、经验浅的中国化妆品渠道商来说,不啻于是一场吉凶难料的冒险历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每个区域市场都有自己的“带头大哥”,跨区的企业要想进入这个市场,必然遭到这些“带头大哥”拼死抵抗,你拿什么跟人家抢市场?就算背靠全球第一奢侈品牌公司LVMH的丝芙兰,也斗不过莎莎、卓悦、屈臣氏这样的“地头蛇”,败走香港市场。而在香港将丝芙兰打得落花流水的莎莎,在跨区北上的这些年里,过得也很不如意,如今依然还在河里摸着石头,没有找到上岸的那座桥。
还比如跨区经营涉及到厂家对品牌的区域保护问题,难道全部用自有品牌来解决……谁能抢先一步解决好跨区的难题,谁就能成为这个市场上的最后赢家。
未来,单个经营体的生存环境将进一步恶化,跨区域整合将成主流的发展趋势。要么跨区,要么被跨区而来的品牌所剿灭或收编。你不跨过去,就有人跨过来抢你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