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家日化厂家负责人认为,中国有5000万名在校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每年的消费额高达2400亿元,其中化妆品和服装总共占1/3,化妆品至少拥有400亿元的市场份额。
校园商圈,从来都是商界追逐的热点,对于化妆品市场来说,校园市场也是一块不可忽略的蛋糕。蛋糕就在那里,而在没有尝试之前,又有谁知其中美滋味?校园化妆品市场究竟是福地还是深渊?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从走访的情况来看,校园店的生存状态参差不齐,有的20平米的小店日销售额能近万元,有的校园店由于各种不利的因素,一个月的销售额才能达到一万元,而且,很多店主感觉到经营校园化妆品市场,有别样的累。
在校园附近商圈开店,可以说,图的就是人气、看重的就是客流量。在武昌虎泉街,只有15平米的唯美靓装店员费女士就告诉记者,由于店铺选在正对学校大门的街道上,每天店铺的客流量都在百人次以上。但随着学生的毕业、升学,校园店的顾客就会流失;这也给校园店培养忠实会员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消费能力与对化妆品的认知有限,店家品牌选择很有难度。学生对化妆品的要求其实就是两点:一是品质上一般要求无刺激,自然温和,有一定的化妆效果即可,第二就是价位不能太高。但这两点要做到平衡很困难。选择杂牌价格较低,但学生多没听说过,对品质不放心;而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又得衡量价格是否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类。
据介绍,目前,年轻学子所能承受的化妆品价位一般在百元以内。不过,这也和学校的生源、学科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在一所工业大学校园内,记者所见到的校园内化妆品店内多数商品的平均价格约在60——80元左右,不过在另外一所传媒艺术内院校,该校学生自述所能接受的平均价位则在100——150元。
另一个比棘手的问题是,学生的消费意识其实并不成熟,推销商品比较吃力。因为很多进店学生还未形成真正的化妆品消费意识,根本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化妆品。
不少人认为,校园市场应该是一个客源相对稳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细分市场,但记者走访却发现,校园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压力其实也不小。既然是有目共睹的蛋糕,同一个商圈都会有多家化妆品店铺,而除了来自同一商圈其他店铺的竞争,来自电商的压力也让很多校园化妆品店主深感压力。“网上的产品相对便宜,而大学生群体追逐时尚的特性又是的他们对网购比较热衷,这让线下的我们深感压力。”华科附近的一家化妆品店主向记者诉苦。而更多的店主则开始采用O2O的方式,让线上和线下齐头并进,以此来减少电商对客流量的冲击。
而校园市场也有着其得天独厚的很多优势。首先大学生的人群非常集中;其次,大学生对化妆品不是很挑剔;再次,大学生之间的口碑传播非常快,更值得一提的是,校园店的租金相对便宜,使得经营成本可以保持在相对低的水平。
一句话,校园化妆市场,看起来很美味诱人,但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需要商家用心的去经营,了解这个特定群体的消费心理及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