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过年回到二线城市时,以上的店铺可能你一家也找不到,因为这些巨头根本没有在当地开分店。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这次十一回老家长春,正赶上刚刚开业的优衣库、永辉超市,以及开业不久的星巴克,感受到了与一线城市接轨的氛围。
二线城市自然也是有很多有钱人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土豪,土豪是不受地域限制的,想买什么买什么。而大多在本地活动的人,消费能力则普遍要比一线城市低。消费能力虽低,但对于一些价格尚可的产品,仍然有其购买力,只是购买频率相对会降低。
一般来说,年轻人的购买力要大大高于老年人,而北京等城市的特点,就是很多年轻人的父母并不在身边,因此消费比较不用顾忌。而在二线城市则不同,很多青年和父母同住,消费的一点一滴都被父母“关照”,大手大脚的花销风格肯定要收敛很多。
但从每个二线城市现在最大的难题——堵车看,可以看出家庭的消费能力还是可以的,有车作为代步工具后,其它生活品质相关的内容也会逐渐提上来。
现在很多省会级二线城市都在开始造城运动,比如改善城市绿化,拓宽道路,开建地铁高架桥等,二线城市呈现一片工地繁忙的景象。这种造城,主旨是通过城市硬件改善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而热门连锁企业的进驻,正能与这些硬件配合上。
而除了这些连锁店,大批互联网公司也都开始在二线城市开设分公司,看好其未来发展,二线城市对于科技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