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9日至30日,阿里巴巴召开组织部(注:组织部为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团体,M5以上员工为组织部成员)会议“百舸争流”,年轻干部们分为三组讨论和分享。上午,马云对这些分享做点评和“打击”,下午,则因为这些年轻人对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部门协同、资源分配等,讨论颇为激烈,马云针对性地阐述了对“组织”的理解:组织是不完美的,每个人都要去积极完善。
这两天我特别高兴,我认为这是阿里巴巴组织部最好的一次会议。
新人和老人
我们永远问要不要给新人机会。老人说你们都给新人机会,我们怎么办——你们还没听听那帮老人们呢。阿里巴巴18个创始人,按照传统惯例,这帮人都应该是大官了,可我们18个人里面普通员工有多少?大家想想看,他们也会有抱怨。
老、新之间永远有矛盾,但是在我看来,应该没有新人和老人的区别,只有对与不对的区别,只有你有没有准备好的区别。有的人在我们公司待了十年,他还没有准备好,你说他是新人还是老人?有的新人三个月,他一下子适应了,你觉得应该给谁机会?只能是给那些准备好的人机会。更何况这么动荡、这么变化、这么创新的一个行业,明天对我们任何人来讲都是新的。不能因为你多待几年就是老人,你刚新进来就是新人。
其实阿里文化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这家公司,就要融入进去。这家公司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它的文化确实很强势,不是文化来包容你,而是你去适应这个文化,并且进入这个文化以后去完善它,去丰富它。
很多人讲,你们的文化不够包容!可我看到67%的数据(有一位同学统计,阿里组织部2007到2008两年里,员工“生存率”是67%),我觉得挺好啊,名品一定难养,因为难养,才是名品,否则都是杂草,一长都长出来了。这死亡率不算高。纠结率,假如按照某位同志描绘的纠结率(一位同学统计,阿里组织部纠结率60%),那是我们招人招错了,这些人本来就不应该进我们的公司,应该早就把他们fire掉,不fire掉他是我们的错。
告别“团伙思想”
我跟大家讲,只要超过两万人的公司,不管谁来运营,都会碰到协同的问题、新老的问题等,因为这是组织本身的问题。这次组织部会议我想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很多人还是“团伙思想”,但是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组织。
你想单干,只管一个人吃饱,灵活性一定很大的;你要团伙,五六个人喊一声,大家都办了;你要想形成组织,组织的威力一定是非常之大的,但一定要有纪律,有纪律一定受约束,对不起,你一定有损失,你一个人吃饭会吃得干干净净,10个人吃饭一定会有资源浪费,因为它是一个组织,(更何况)几万人。
今天想告诉大家,这是我们中国,也是阿里巴巴面临的最大的一个机会。今天中国不少的企业没有组织意识,他们还是团伙意识、个体户思想,没有真正想到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应该怎么样。
组织的好处是巨大的威力;组织的坏处是效率低、官僚,有些地方协同资源浪费。但你只能选择组织,这个病是改不了的,人生下来一定要死的,死亡谁都逃避不了,这就是组织,你要承认它。其中30%、40%是改不了的,还有30%、40%是可以完善的,还有20%是当即可以clean掉的。
什么是组织,组织靠什么团结起来的?组织一定是靠共同的使命团结起来的。
我经常讲,我们的员工要有梦想。普通员工的梦想是什么,最现实的就是我要买房,我要买车,我要娶老婆,明年生孩子,我们家还想再添两个电视机,这是最美好的梦想,这是最现实的梦想,我们要欢迎这样的员工。每个人进来一定要有梦想,一定要有想法的,没有想法怎么行。
昨天有人问我,马云,你怎么看85年、86年出生的那些员工,他们买得起房吗?我个人觉得不能承诺他们能买房,但是如果我们的员工买不起房,中国应该是没有几家企业的员工买得起了。
我们需要有理想的团队。理想是什么?理想是我们整个团队达成的共同目标,如果一个团队没有理想,那是一个悲哀。我们有时候把理想和梦想混为一谈,个人和团队糅成一团了。我们这些人在一起要有理想,无数理想凝聚成一个巨大的使命。一个组织没有使命,我觉得是一个大问题,不可能团结的。
心态、生态、姿态,
今天的目的是告诉大家,两天的会,我们调整的是心态。你知道肯定不完美,但可以完善,你就带着积极的心态了;你知道这是当即可以改的,回去就应该进行修正。
心态、生态、姿态,这三个态有很大的区别。你心态好了,外部环境也非常之好,你出来的姿态不会差到哪儿去;心态不好,你看到外面的环境,大到外面的空气,小到你身边的合作伙伴,就是我们的生态系统,你看到这些人不爽,他们看到你也不爽,形成恶性循环,你的姿态一定是乱的。做企业、做人是一样的,环境好,心态好,永远是积极乐观的,你不仅仅乐观、不生气,还能帮助人家更加积极乐观;如果你心态坏了,就会越来越坏,形成恶性循环,你做出的动作一定是错的。
信任是最大的资源
这个房间里的人,可以影响社会,不用枪、不用炮,配合政府进行完善,这是我们组织部的使命。我们考核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这种考核,怎么找到外面两万多人跟我们一样或者后面10万人跟我们一样?不可能。
回到基本点,这个房间里的人的共同使命,是用价值观做我们认为对的决定,我们得明白在这个组织里面每一层要做的事情。我的决定越少越好,千万不要让马云做决定,我老了,我自己知道,我跟陆兆禧比,跟彭蕾比,跟卫哲比,I am too old to make a decision。我比这几个人强一点的是,我知道决定出来的事情对与不对。
彭蕾那个会,我一天听下来,只听一样东西,有没有违背价值观和使命感。我死死守住这条线,看他们有没有从哪儿偷鸡摸狗,我没听出来,心里就踏实了。公司的事,他们一定比我厉害。如果我吃不准,老陆坚持、彭蕾坚持,我一定说go ahead,因为我相信他们;我如果真不同意他们,我一定有理由。但如果他们瞒着我,彭蕾说“这个让马云知道事情就搞大了”,那这个事情就复杂起来了。
我想所谓的互相信任在于你相信我,我相信你,我们这个组织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在座所有的人,你们要相信我,我不可能到外面把公司给卖了,回来告诉你们“兄弟们,我把公司卖了”。昨天有一个同事提了个好问题,要成立阿里商城,他们怎么都不知道?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我知道以后,我彻底拥抱变化。好!你们做了决定就好,因为我相信他们一定思考过。
在阿里不提资源,最好少提“资源”二字,我觉得集团给你的信任就是最大的资源。我告诉大家童文红建楼的时候是很纠结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建,我连我家装修都不知道怎么办。我说,童文红,反正你怎么盖都行。有人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的招标不公平啊,我说对,是我让他们不公平的;有人说马云,你们这里有贪污腐败,我说是,是我让他们贪污腐败的,从此就没人打电话给我了。因为我相信,小童扛得起我这样的信任,这就是信任,这是最珍贵的,没有比这个更珍贵的资源。
我告诉大家,今天所说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only we believe,相信它,一定会完善。如果不相信,那门永远开着,信的人进来,不相信的人出去,我们还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