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内不少都市白领叫着喊着:“工资太低,房价太贵,我要跳槽”的时候,济南长清区孝里镇后楚庄的20多户上百人却在澳大利亚拿着两三万人民币的月薪,住着200多平米的大“HOUSE”,“HOUSE”外面绿草如茵空气清新,还拥有高质量的教育医疗保障……
60岁的后楚庄村民王金明说,儿子王兆生周薪大约是1700澳元,扣掉30%的税仍能月入3000多澳元,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出国两年多,王兆生一家拿到了绿卡,贷款买了45万澳元的房子。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院子里种花种草,也种点菜。2011年,王兆生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降生便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籍。
这些让国内都市白领都享受不到的优质生活,都拿不到的澳大利亚绿卡,后楚庄的100多位村民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他们像王林一样有“特异功能”?
王金明说,儿子在国内干了十来年焊工后,于2006年通过劳务中介去了澳大利亚的珀斯,在造船厂干电气焊,儿媳、孙子也都跟了过去。王兆生每周按规定干38小时的活,每小时能挣36元。他还经常周末加班,工资是平时的1.5倍。“外国人懒,周末都不上班,开着车去海边玩。咱中国人好钱,周末能加班就加班。”王金明说,兆生扣掉30%的税仍能月入3000多澳元,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元。
出国两年多,王兆生一家拿到了绿卡,贷款买了45万澳元的房子。房子220平方米,院子760平方米,院子里种花种草,也种点菜。2011年,王兆生夫妇又生了一个女儿,降生便获得了澳大利亚国籍。
王兆生的妻子原先在蔬菜厂冷冻仓库干活,自从小女儿出生后,就不再工作。生女儿时,不但住院不用花钱,当地政府还补助了5000澳元。他家里有两辆车,一辆丰田、一辆本田,他和媳妇一人开一辆。本田是辆二手车,总共花了7000多澳元,合人民币4万多元。
19户人在澳洲聚起“小后楚庄”
像王兆生这样在澳大利亚打工并定居的,后楚庄共有25户。他们都是通过劳务输出到澳大利亚,并靠着过硬的手艺站稳脚跟的。
出国的风潮源起于村民尹法刚。2005年,他在深圳一家船厂干活时,掌握了一手好手艺。客户几次来检查,别人的活通不过,他的活次次出色。这引起公司一名外国工作人员的青睐,他对尹法刚说,你去澳大利亚吧,那里比中国挣得多,你的手艺准行。
尹法刚决定一试。他约两个在深圳干电气焊的同村青年一起出去,但是当时出国各项费用加起来需要12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两个同乡打了退堂鼓,尹法刚找亲戚借钱、跑银行贷款,攒够12万元交给了中介。
一年后,尹法刚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三年后,他在墨尔本买上了大房子,生了有澳大利亚国籍的小儿子。
七八年间,总共201户的后楚庄有25户年轻人先后到澳大利亚打工,其中19户都生活在珀斯一个社区里,大家相距不过十几里路。村民们笑着说,澳大利亚有了一个“小后楚庄”。
手续费人均超10万,出国越来越难
出国的风潮还在继续。后楚庄村支书张吉水掰着指头说,村里的柴刚和韩明金四五天前刚出了国,在烟台打工的马亮也给中介交了钱办手续,准备近期去澳大利亚。
不过,现在出国越来越难了。后楚庄妇女主任金道兰说,一方面国外对英语和电焊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出国办手续的花费也越来越高,两口子加起来得20多万。
2008年,后楚庄和附近的村庄有一次大的出国潮,通过大连和济南的两家中介,两三百名村民报了名,但这波出国潮几乎全军覆没,有人说大家被中介骗了。风波过后,这些年轻人中,不少人打消了出国计划,就近或到国内大城市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