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商店入口进入,然后通过一扇旋转栅门,拿起你的购物筐就可以在商品的迷宫中来回穿梭,直到到达结账支付的柜台。商店内只有一条过道可走,没有人可以交谈,并且其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让顾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商品放入自己的购物筐。顾客置身其中,如同迷宫中的老鼠。
俗话说:“被卖了,还替别人数钱。”
超市,这种新颖的商店形态将消费者自主购物的想法(从中减少人工成本)和确保他们能够接触每一件在售商品的做法(从中最大化潜在收入)结合起来。这一规划显示了商店的内部布局是如何被排列成交互式结构,从而演变为第一个消费工厂并实现库存管理的平衡。你从商店入口进入,然后通过一扇旋转栅门,拿起你的购物筐就可以在商品的迷宫中来回穿梭,直到到达结账支付的柜台。商店内只有一条过道可走,没有人可以交谈,并且其设计的首要原则是让顾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商品放入自己的购物筐。顾客置身其中,如同迷宫中的老鼠。
超市的监控与排列
很少有地方像超市那样需要被监控和排列。超市运用大量的资金来确保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货架上的商品尽可能得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各方面的平衡协调。空间设计上必须既允许货架快速重新填满,又满足刚刚好的存货控制要求。
这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产品琳琅满目的“假象”,再加上提供一种环境,帮助消费者忘记自己正在灯火通明的库房里购物的事实。于是,在超商的学术界产生了“气氛学”——在零售环境和购物者感觉之间找到和谐的学术。
超市背景音乐
在“气氛学”的名义下,超市的音乐也带有了功利性。在业界,据说还出现过关于音乐节拍对购物过程影响的争论,当时的争论还相当的激烈。争论点是:消费者愿意在商店花费的时间和排队时消费者的恼火的程度。
一些专家认为,音乐的速度越缓慢,我们在超市里逛得越悠闲,我们在过道里就越无精打采,反而对超市的购物无意。
有的专家则认为,商超若是放一段熟悉的乐曲,而非节拍,会使我们痛苦的购物经历在轻松愉快中度过。相似度或是熟悉度的音乐,能给商超带来好收益。
关于相似度的关注,记者发现超市的颜色,也会影响顾客即兴购买、购买速率、购物时间、愉悦感受、购买欲望、商店及商品的形象,还会影响顾客对于零售物品陈设的注意力。
事实上,任何事物,包括空气中的气味、灯光的样式、商品的摆放位置及墙上装饰物等,都被钻研和剖析过了,所有这些因素都在刺激我们毫不犹豫地掏腰包,但我们却并没有被商品狂轰滥炸的感觉,以致找到牛奶(因为它是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去超市要购买的东西)后就离开了。
当外部环境被一系列不同的方式有意扭曲时,最终被操控和推动的自然是我们消费者了。在超市的空间内,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充当了被试验对象,虽然这些都是以一种尽可能让人难以察觉的方式进行的。
消费者置身于超市,陶醉于超市“气氛”,似乎是自由选购,但其实是被各种因素刺激消费者毫不犹豫地掏腰包。超市成功了,你被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