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走访化妆品连锁店如万宁、屈臣氏,以及一些化妆品单店,发现化妆品摆放中,美妆工具的位置一般紧贴彩妆。美妆工具的兴起与发展与彩妆密不可分,有一个形象说法,美妆工具是“隐藏”在彩妆幕后的“功臣”。
在广州万宁某化妆品连锁店,美妆工具被摆在转角处,与美瞳、润唇膏等彩妆相邻。美妆工具的销售排面大概是1.5—2米,估计占整个店面不到5%的陈列面积。而且,美妆工具陈列在角落,并不显眼,如果没有导购员指引,要找到美妆工具,还真不容易。这也看出,虽然美妆工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因为它挂着彩妆“附属品”的名号,美妆工具至少在目前还不能完全脱离彩妆而取得独立发展。
万宁这家连锁店的美妆工具品种不算特别多,分为粉扑、睫毛夹、眉剪、眉刷、腮红刷等,其中粉扑有花瓣、三角、圆形、方形等各种样式,显得十分有趣、细致。就品牌而言,此店的美妆工具几乎全是万宁的自带品牌;其价格集中在15—30元之间,主打中低端市场。
与朋友一起来此购买彩妆的苏小姐说:“外面地摊的美妆工具质量也不错,但价格比这里低多了,有些不到10块钱就可买到。”她坦言,她购买美妆工具一般都是挑选质量不错、价位偏低的产品,“现在美妆工具产品太杂了,不知道选择怎样的品牌好些,所以干脆选择便宜些的来买!”苏小姐不愿意在万宁买美妆工具。
与苏小姐有相似心态的顾客不在少数。就目前化妆品市场而言,美妆工具不属于生活必需品,其市场份额受到消费者需求制约,不能像护肤、洗护产品一样广泛受到重视。从美妆工具的摆放位置来看,美妆工具甚至处于被冷淡处理的状态。
的确,与业已成熟的护肤产品相比,美妆工具市场还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而且,美妆工具在目前阶段,还是由彩妆的蓬勃发展推动。缺少专业美妆工具导购员,店方对美妆工具进行冷处理,美妆工具没有对自身品牌的推广力度不够,上述因素成为美妆工具发展的桎梏。
可是,在国际美妆工具市场中,很多美妆工具拥有自己专门的销售终端,并带来良好的业绩成效和销售趋势,甚至脱离彩妆而存在,比如日本的蔻吉、贝印,美国的倩碧,都可成为国内美妆工具的学习范本。国外美妆工具在化妆品店面的销售陈列面甚至能达到50%到70%的比重,港澳台的美妆工具市场现状也倾向于国外美妆工具市场。香港一家200平方米化妆品店,其中美妆工具的占地陈列面已接近陈列总面积的50%,这是目前大陆美妆工具市场远远不能企及的。这也显示,国内美妆工具市场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开发、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