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恐怕没有人不知道鸟叔,也没有多少人不知道骑马舞。动作简单,容易模仿,从而在全世界引起了一股"江南Style"风潮。然而Style后,全世界陷入一种简单模仿的狂热中,这就是Style后遗症:没有创新,只有模仿;谁红模仿谁。
对日化行业的营销来说,业内人士会发现,营销界也存在一股股"营销风潮"。在年头的时候,某优品牌打出"PK珀莱雅"的势头蹦跶了几下后,往后的大半年都陷入了一路模仿、一路跟风、一路死缠烂打的"Style后遗症"。自鸟叔开始,2012年的日化奔驰照抽、会议照样开,不过从"感恩的心"换成骑马舞了。从年头实施的"限娱令",到"PK珀莱雅",到"双11"、年底热议的疯投电视广告,微博"虚火"了一段时间后,迅速被微电影、微信取代……
历数去年行内发生的营销大事,很多同行都有点挠破头脑,不若2011年"大派送"的烙印深刻。2012年在营销人真正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事不多,这使大部分的企业和营销人充满了挣扎和挫败感。
"无处安放的广告费"
在最近某次营销企业的会议上,有"王敢敢"之称的广州十长生化妆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国安与湖南卫视广告部主任樊旭文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
"你说多少钱可以投,我不还价。"--王国安
"不是我不愿意收,而是实在没有资源。"--樊旭文
这"无处安放的广告费"道出了营销的尴尬。由于电视台过度"娱乐化"被国家广电总局下了"限娱令",直接的后果就是广告时间被压缩,原本同一时间段的40分钟的广告时间剩下30分钟,而好的资源早被瓜分,导致广告价格疯涨。
珀莱雅自冠名湖南卫视的黄金剧场,分别以《宫》和《步步惊心》的收视长虹而带来丰厚回报后,更是卯足了劲投电视广告。
在"中国好声音"决赛之夜12条广告位拍出1080万总价,珀莱雅、九美子、美肤宝分别一举拿下第二、第三、第六选择权。其中珀莱雅以116万创造了"史上最高15秒广告"记录。
还有大量的日化企业捧着大叠大叠的钞票站在电视台门前的苦苦巴望,不得而入。而在"限娱令"这个紧箍咒在下半年有所松动,在营销的方式上,大批的日化企业决战在地方卫视、中央广告,也是2012年日化营销的一大特点。
《中国好声音》成为"中国好生意";"百雀羚"以7000万元拿下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的第二标王,与《江苏卫视》王牌栏目《非诚勿扰》广告合力大战2013年;"洁丽雅"以4600万元成为浙江卫视第二季《中国好声音》互动支持合作方。
另外,2013年央视黄金资源招标上,相宜本草1.09亿、上海家化9711万元、蓝月亮6209万元、隆力奇3009万元中标各自规划投放栏目。
"勇"字当头 向前冲
2012年的中国日化领域的营销,有点像用药过猛后的虚脱,不给力。"大派送"后,日化营销人似乎陷入了一阵默契的沉静中。
中国日化30的发展史中,前10年都是买方市场,基本上营销没有用武之地,真正有营销意味的应该从后20年开始发展,迅猛发展只有近10年。
中国日化企业的成长没有现成的道路,必须有不断去试错的勇气,并付诸行动,通俗点说就是必须学会"先开枪,再瞄准"。"PK珀莱雅"恐怕是2012最具有勇气的营销事件之一,而微电影、微信的尝试也是"勇"的尝试。
我们善于学习和创造。我们模仿、学习、追赶许多跨国企业塑造品牌的全过程,如学习宝洁的《Hold住25岁》、欧莱雅的《不变的心》、资生堂Za《润の语》,国内品牌掀起了一阵微电影热,佰草集、金蔻、京润珍珠、圣蜜莱雅等企业都拍得不亦乐乎。
日化营销成长的速度、轨迹和个性让老师们感到震撼和尴尬。中国企业从在华跨国企业那里获益匪浅,但现在轮到外国人向中国人学习了。如卡姿兰等彩妆的下乡路演,把消费者拦截在商超的专柜之外。
"寂静"的一年
在还没懂怎么投行业媒体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投电视广告,在企业的CI形象还没做好的时候,他们已经写微博、拍微电影。
一股脑儿服过过量的猛药后,毒性营销后遗症就变得明显,譬如擅于粗放式营销而不懂得精细性营销;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兔子的身板盲目照搬骆驼的一套。不少营销精英开始感到困惑,觉得自己曾经非常有效的一套东西失灵了,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也许,这也是为什么2012年日化营销界显得有点"寂静"的原因。
超速发展的中国营销也不意味着真正的成熟。在陷入暂时的"郁闷"的状态之后,将是一种全新开始的征兆,谁会怀疑青涩结束之后,将是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
谁知道经典的4P广告理论未来能变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