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中国日化行业仍缺乏创新的土壤,大多还处于"谈创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尽快从"谈创新"走向"干创新"阶段。在更早时候召开的十八大上,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中国日化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要寻求新的突破,就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但这样的点已经越来越难找,首先,市场的总体机会在减少;其次,企业的规模在不断变大,小的市场机会已难入企业的法眼;第三,企业想要更进一步,遇到的对手会更强大,就如与高手下棋。而"与高手下棋",成败的关键不再是一招一式的绝杀,而是在于全局的谋划,在于如何谋势。这将决定谁能进入下一轮的发展。
模式赢未来
在这个"模式为王"的商业时代,中国日化行业的成功模式却不多,原因在于:真正竭力创新模式者少,悄悄跟随、闷声抄袭模式者多:
屈臣氏来了,一哄而上抄袭它的管理模式;雅丽洁成功了,又纷纷模仿它的自有品牌和直供模式;微博兴起,实施"微博营销"模式;电子商务崛起,一起血拼"电商"模式;"多品牌"、"多元化"号角吹起,一起多条腿走路……
一直在模仿,从未有超越--这就是中国日化行业跟风者与领导者的区别。
但凡企业家,都希望能将自家企业打造成行业领袖,能够让自己的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但如果问这些企业家,什么是竞争优势,或者你的企业有什么竞争优势?得到的回答,要么是研发能力强,要么是渠道能力强、品牌好,要么是拥有原材料资源等等,其实这只是资源能力优势,并非竞争优势。而且,这种资源能力的优势会随时间而衰减,被替代,被超越。上个世纪70年代,富士施乐在复印机市场上优势明显,不过这种优势部分源于其超强的售后服务能力,即以广泛销售商网络为依托的现场维修优势,谁家的施乐复印机出了问题,维修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搞定;而作为施乐的竞争对手,佳能没有这种强大的售后服务能力,但它推出质量可靠、很少损坏的小型复印机。最终结果是,施乐的资源能力优势没有对佳能形成竞争优势,因为佳能采取是跟施乐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降低了施乐售后服务和销售网络的价值,从而构建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那企业如何来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答案很简单:创新模式。
模式创新看起来很难,其实有时候很难简单,只需合理地配置现有资源就能获得竞争优势。例如赵本山,他以个人表演能力为核心,建立起专门的写作团队,并"忽悠"一班优秀二人转演员形成"赵家班"--这就是赵本山构建的新商业模式。通过这一些列资源的优化配置,赵本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年收入超亿元。
由此可见,商业模式的创新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重要,真正的创新绝不局限于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如今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场遭遇战,创新模式才有可能赢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何必贴身肉搏?
善弈者谋势
仅有模式创新还不够,还需谋势发展。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谋子不如谋势"。"势",指的是形势、趋势、大势。做企业,搞创新,都要谋势,如果顺"势",就能事半功倍;而如果背离"势",就可能走弯路,受惩罚,严重者甚至会误了卿卿性命。
还是以赵本山为例,他能有今天的成功,也在于他会谋势,自己借助影响力强大央视春晚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不说,还为徒弟们也谋到了这个"势"--去"春晚镀金"。以小沈阳为例,据说在上春晚之前的出场费大概3万左右,而自从这哥们在春晚露面之后,如今出场费已过了30万元。
这就是谋势。
那如何谋势?有四点建议可供参考:
第一,谋时代之势。企业的发展也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是必然,而在顺应时代大趋势下进行推广,事半功倍。如相宜本草借助电子商务的崛起之潮,网销做得有声有色,并因此而快速崛起。再如一些传统化妆品企业起早贪黑十几年,总在几千万的业绩里徘徊,而一个创业不到三四年的电商化妆品品牌,一年轻松就能卖上一个亿,谋的就是电子商务之势。
第二,谋行业之势。企业要认清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才能紧跟行业潮流,才能更多地分享到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市场份额。如佰草集以中华草本为主打,顺应了整个行业天然护肤的趋势,事半功倍,进而大获成功。离成功更近一步。
第三,谋企业之势。只有认清企业的发展之势,才能走得更远。一些企业看到自己的某个品牌做得不错,就另创几个新品牌;一些企业不仅做化妆品,还搞起了房地产等其他行当,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这就是没有认清企业发展之势的苦果。
第四,谋需求之势。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决定了其对产品的最终选择,企业的发展应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策略。这点无需赘言,行业里已嚷嚷很多年了。
一个企业要想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要想赢取未来的市场,除了产品创新,还需要模式创新,更需要谋势发展。宝洁如此,欧莱雅如此,谁都不能例外。
因此,模式创新,谋势发展,将成为民族日化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