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被预测或成为2013年最红的词。4月中旬,国际金价遭遇罕见暴跌,一度单日重挫9.3%并创30年以来最大日跌幅。当境外机构及投资大佬看空黄金之际,出乎意料地杀出一群"中国大妈",疯狂抢购金条及金饰品,各地金店几乎被挤爆。这股抢金潮显示出国内居民强大的投资与消费能力,也从侧面暴露出投资渠道狭窄。
国际金价5月中旬以来再度调头向下,失守1400美元/盎司大关,已有一批"中国大妈"手中的实物金遭遇资产缩水。国际市场上,"中国大妈"抢购金条也没有改变投行对黄金的看空。瑞士信贷商品研究主管近日表示,黄金一年内将在每盎司1100美元下方交易,五年内将处于1000美元下方。
"中国大妈"看好金价反弹,境外投行则看空,孰对孰错有待时间来检验。或许"中国大妈"的出手没错,可就其急于抄底的冲动而言,很难说是理性的投资行为。何况实物金并非黄金投资的首选方式,金饰品更不是黄金投资的适宜品种,在黄金投资行家看来本身很不专业。实物金流动性偏差,往往买起来容易而卖出去难。
归根结底,"中国大妈"把"黄金当白菜买"是由于投资渠道狭窄。
近年来,理财投资的品种创新不断,如QDII的问世,打破了居民只能配置境内投资资产的局限;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发行,提供了不同风险度理财的投资品种。但总体来看,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投资方式单一,优质理财品种更是十分缺乏。其他理财方式的整体安全性及回报率,几乎都难以与房地产及黄金投资相媲美。
解决国内居民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刻不容缓。否则,未来还会出现新的炒作热点,由盲目炒作导致个人财富增值梦破碎,或由资金炒作加重通胀压力。
居民投资渠道有待多元化,这也是实现国富民强"中国梦"的必要举措。把储蓄率适当降下来,对闲散资金进行更好引导,可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这些资金规避盲目炒作的风险,获取一定投资回报,可转化为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
拓宽居民投资渠道,需要在金融体制改革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多元化的居民投资涉足储蓄、股票、债券、保险、外汇、贵金属等金融产品,投资的市场不局限于境内。我国很多金融创新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不成熟,理性投资理念待形成,境外投资尚未完全开放,可发展的空间很大。拓宽投资渠道,可为百姓提供更多"钱生钱"的机会,从而使大家不再热衷于盲目跟风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