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网资讯调查显示,对于刘翔预赛第一栏意外摔倒,有51.36%的网友对意外会再次发生表示疑惑;但18.12%的网友对刘翔这种惨烈的方式告别奥运感到震撼;13.59%的网友对刘翔战斗到最后一刻表示感动。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刘翔的再度受伤使其美誊度受损,而对刘翔代言的品牌商来说,则可能面临直接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去进行危机公关,如何对“代言人”进行有效利用,则彰显出企业的营销水平。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碳难,刘翔的伦敦奥运虽然终结在第一个栏上,但对企业来说,刘翔身体上不能跨栏,但“精神上”依然可以一往无前,基于这个点的判断,营销应该由此开始。同时,从刘翔的事件中,“代言人”与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怎样维护、发掘才能使价值最大化,这也值得探讨,深思。
别让你的品牌沦为“绿叶”
某学者曾坦言,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企业像中国企业这样迷恋于营销,同时,中国企业的营销与欧美国家企业相比,水平是低下的,是落后的。就“形象代言”这个方面来看,多数企业的认识是肤浅的,资源是浪费的。
对于日化企业来说,形象代言之风更是刮得翻天覆地。一手抓出十个企业,基本九个都有明星代言,这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是,真正能把代言人价值深度挖掘的又有几个?形象代言人可以为品牌加分,但能不能为产品销量加码?企业邀请明星代言,从代言人身上,企业到底获得了什么?是企业文化的完善?消费者口碑?市场容量?品牌形象?如果消费者只记住了明星,就是记不清是什么品牌,明星的光芒遮住了品牌,品牌沦为衬托明星的绿叶,这无疑是名人广告的失败。
广告界有个共识:邀请知名人物代言自己的产品是品牌希望扩大知名度时的一条捷径。但是,请代言人不是拍个广告,出席几场活动就完事,真正的营销人都知道,确定代言人仅仅是营销的开始。前期宣传、确定文案、广告片制作、投放的时间地点、选择媒体、宣传方式、针对人群、后期追踪、强化宣传等等,如果请了明星代言而没有相应的推广,就会导致明星雪藏,形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无疑是花大钱做小事的不智之举。
邀请明星代言,就必须要借助其明星效应,达到推广自己产品、品牌的目的。让明星为品牌服务,这个主次关系一定要分清。同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邀请了某明星代言,明星相应的粉丝就会转化为品牌的客户,这无疑是异想天开。真正的营销战,在确定代言人那一刻,序幕才拉开。
让非商业价值商业化
让话题回归刘翔。
从2008年到2012年,刘翔与商家的那些“伤”与“商”,那些悲欢离合,将代言人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大戏演绎得精彩绝伦。
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十多家企业与刘翔签有代言合同,身价超千万。自刘翔伤退北京奥运后,2009年只有一家续约。但随着刘翔的伤愈复出,并先后获得亚运冠军、钻石联赛冠军、追平世界纪录时,其商业价值重新上涨,截止伦敦奥运会前,刘翔的广告代言已多达17个。
而此次伦敦奥运会上,刘翔虽然再次伤退,但商家们在处理危机公关时,显然比2008年更为成熟。而堪称其中典范的耐克,更是给中国营销界上了一堂课。据了解,在刘翔失利后,耐克在微博上发布的文案让人折服:谁敢拼上所有尊严,谁敢在巅峰从头来过,哪怕会一无所获,谁敢去闯,谁敢去跌,伟大敢。这条微博内容不但体现出刘翔的奥运精神,更与自己的品牌理念“Just do it”深度契合,即使刘翔没有夺金,但耐克已经深深抓住代言人的价值所在。
有日化业内人士表示,耐克的营销哲学让人佩服,因为它抓住了代言人与商家之间的核心,抓住了代言人内核与品牌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实现非商业价值的商业化,而这恰恰是日化企业所缺乏的。该人士表示,真正的品牌不是告诉消费者市场上有哪些产品,而是给消费者传递一种理念、一种态度、一种文化,这才是品牌得以溢价的根本,而对企业来说,广告的目的应该是给产品赋予精神。
无论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还是时尚、高贵、追求品质的理念,都属于一种“非商业价值”,而对日化企业来说,邀请代言人时需要深度契合其品牌理念与代言人的内涵,找准定位把这些“非商业价值”融入到产品、品牌当中,使之产生“商业价值”,这才是挖掘代言人的商机所在。
但是,“非商业价值”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无论是代言人或者其他手法的营销,请坚定不移地与正能量为伍。